序
前言
第一讲 远古时期的音乐形态
第一节 文献中音乐起源的学说和远古乐舞
第二节 乐器与乐律的形成测定
第二讲 周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概述
第一节 西周的礼乐与宫廷音乐制度
第二节 民间音乐
第三节 乐器与乐律学理论
第四节 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第三讲 汉唐时期宫廷音乐的发展
第一节 汉唐时期的宫廷音乐
第二节 唐代歌舞大曲的形成
第三节 音乐文化交流
第四讲 汉唐时期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一节 相和歌、相和大曲、清商乐、鼓吹乐
第二节 百戏与佛教音乐的发展
第五讲 汉唐时期的乐器与乐律学成果
第一节 乐器与器乐
第二节 乐律学与记谱法
第六讲 汉唐时期音乐家与音乐美学思想
第一节 汉唐时期的音乐家
第二节 汉唐音乐美学思想
第七讲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和戏曲的兴起
第一节 说唱音乐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兴起
第八讲 宋元时期乐器与音乐理论成果
第一节 乐器与器乐
第二节 乐律学成果与音乐论著
第九讲 明清时期的说唱与戏曲
第一节 俗曲与说唱音乐的繁荣
第二节 戏曲音乐的发展
第十讲 律学成果与音乐论著
第一节 乐律学成果与记谱法
第二节 音乐论著与关学思想
第十一讲 学堂乐歌的兴起
第一节 西洋音乐的初步传入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
第十二讲 “五四”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
第一节 新音乐的创作与民族器乐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民族器乐的改良与初步发展
第三节 戏曲与说唱音乐
第十三讲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第一节 抗日救亡运动歌曲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 黄自及学院派其他作曲家
第三节 左翼音乐家群体的形成
第四节 聂耳、冼星海及其他们的重要作品
第十四讲 “延安音乐”与新歌剧的诞生
第一节 延安根据地的作曲家群及代表作品
第二节 “秧歌剧”的发展与新歌剧的形成
第十五讲 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沦陷区的音乐生活及音乐创作
第二节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及音乐创作
第三节 解放区的音乐生活及音乐创作
第十六讲 20世纪初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普通音乐教育
第二节 高等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