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和技术因素:对江苏棉花产业的实证分析
作者:胡少华 著
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
页数:226
定价:18.00 元
ISBN-10:7810895303
ISBN-13:9787810895309
去豆瓣看看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1.4 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2 气候参农业产出的干扰
2.1 气象因素分析原理与方法
2.2 气象因子普查
2.3 棉花生产过程的气候变化
2.4 气象产量估计和气象因子筛选
3 政策对农业产出的调控
3.1 关于政策的几个经济学概念
3.2 农业政策的历史沿革
3.3 政策调控绩效和作用机制
3.4 下策调控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4 制度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4.1 制度、产权和交易成本
4.2 制度变迁理论
4.3 农村制度变迁历程
4.4 制度变迁与农业产出增长
4.5 农村制度变迁成因分析
5 技术对农业产出的拉动
5.1 增长理论的发展
5.2 棉花技术发展过程
5.3 技术对农业产出增长的促进
5.4 农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诱导
5.5 结论性评述
6 农业产出的增长源泉
6.1 增长因素分析模型与统计分析方法
6.2 江苏棉花产业发展特征
6.3 农业产出增长因素分析
6.4 农业增长源泉的阶段特征
6.5 结论性评述
7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立WTO框架下公平竞争的现实基础
7.3 放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限制
7.4 加大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力度
7.5 提高现代化进程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水平
7.6 优化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区域布局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胡少华,管理学博士,浙江绍兴人,江苏省农林厅高级农艺师,现从事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研究。1981年—1985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学系种子专业本科学习。1985年—198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1987年—1990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农学系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会文艺部长。论文:气调贮藏对苹果、蕃茄、桃品质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1990年—?:江苏省农林厅计财处、农业局、经管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工作。2000年—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代企业管理方向。论文:政策、制度、技术与江苏棉花产业发展。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后。
《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和技术因素:对江苏棉花产业的实证分析》论述政策、制度和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创造性地将气候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农业产出增长分析模型,运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农业产出增长源泉;研究内容涵盖产出增长的土地、资金和劳动等直接因素,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本等间接因素以及地区布局结构调整因素等,结果较好地揭示了农业产出增长的直接源泉、间接源泉和结构调整源泉,较好地反映了合作化、集体化、分户化和家庭承包4个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截然不同时期的农业产出增长特征;研究以江苏棉花产业为实证材料,回顾棉花产业发展历程及其相关政策、制度、技术变化和历史沿革,估算棉农因政府低价收购棉花造成的福利损失,构造由品种产量指数和栽培技术指数构成的棉花生产技术指数,较完整地收集和梳理了建国以来棉花品种、栽培、成本、收购、价格、制度和气象因子等方面数据。《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度和技术因素:对江苏棉花产业的实证分析》适合农业经济研究者、棉花生产经营者和行政管理人员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