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篇 探寻新道路
      第一章 探索任务的提出和初步的成果
      一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
      二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三 八大的局限性
      四 八大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阶级斗争扩大化失误的开始
      一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
      二 反右派的严重扩大化
      三 农村两条道路大辩论和全民整风
      四 理论上的重大失误
      
      第三章 1958年“大跃进”
      一 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反冒进的批评
      二 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三 “‘大跃进’口号是个伟大的发明”
      四 毛泽东:要有正确的个人崇拜
      五 成都会议的两本账
      六 发动“大跃进”的党代表大会
      七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八 一种新构思的社会组织——人民公社
      九 所谓破除资产阶级法权
      十 北戴河会议的决策
      十一 人民公社化和大炼钢铁运动
      
      第四章 八个月纠“左”
      一 划清两个界限
      二 破除迷信不要把科学破除了
      三 不能陷入超阶段的革命空想
      四 反对两个平均主义
      五 必须有好的工作方法
      六 指标定高了反而会泄气
      七 毛泽东的矛盾
      
      第五章 庐山会议的逆转
      一 会前党内外的思想状况
      二 毛泽东谈“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三 “神仙会”
      四 彭德怀上书
      五 张闻天发言
      六 政治反击和历史清算
      七 “反党集团”
      八 何以发生如此错案?
      九 全党“反右倾”运动
      十 “包产到户”的挫折
      十一 反“右倾”后的继续“跃进”
      
      第六章 1960年“大跃进”
      一 “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
      二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事业
      三 坚守“社会主义阵地”
      四 艰难的维持
      五 毛泽东总结十年工作
      六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七 紧急指示信
      八 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
      九 全力保钢
      十 三年“大跃进”的代价
      
      第七章 军队的磨难
      一 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斗争
      二 1959年的反彭黄斗争
      三 1960年的反谭政斗争
      
      第八章 中苏关系的破裂
      一 分歧起自苏共二十大
      二 中共对苏共领导人的批评与支持
      三 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
      四 苏共领导人要求批判南斯拉夫
      五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之争
      六 国庆10周年时不愉快的会谈
      七 共运战略与理论上的分歧
      八 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冲突
      九 苏联撤退专家撕毁合同
      十 81国党代表会议
      
      第二篇 克服困难的斗争
      第一章 工作方针的转变
      一 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二 人民公社60条
      三 精减城市人口的决策
      四 基本核算单位的改变
      五 一批工作条例的制定
      六 甄别平反轮训干部
      七“已经丧失一年时机,再不能犹豫了”
      
      第二章 坚决调整后退
      一 七千人的盛会
      二 “现在类似非常时期”
      三 陈云受任于危难之际
      四 大幅度调整的决策
      五 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第三章 政治关系的调整
      一 与民主人士、人民代表坦诚沟通
      二 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三 统战工作的调整
      四 侨务政策的调整
      五 民族工作的改进
      
      第四章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 再用3年调整
      二 国防科研和工业的发展
      三 “三五”计划的制定与三线建设
      四 调整胜利完成与“四化”目标
      
      第三篇 “反修防修”的迷误
      第一章 八届十中全会前党内思想状况
      一 刘少奇在纠正错误中对路线的维护
      二 经济形势估计上的差异
      三 “包产到户”的重新兴起和争论
      四 甄别平反的界限与彭德怀的申诉
      五 国际环境与王稼祥的建议
      六 毛泽东对国内“修正主义”的最初看法
      
      第二章 八届十中全会上“左”倾理论的升级
      一 北戴河会议的议题与毛泽东的变化
      二 批判“三风”
      三 “要准备资本主义复辟,五代到十代”
      四 公报的断言与过渡时期理论的迷误
      
      第三章 四清和五反运动
      一 目的是“挖修根”
      二 两个“10条”
      三 “三分之一”的估计与“追根子”
      四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五 夺权的样板
      
      第四章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一 “反修也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
      二 文化战线的形势估计
      三 京剧现代戏会演
      四 “哨兵”江青
      五 一批文艺作品和代表人物的厄运
      六 “理论权威”康生与学术界的风波
      
      第五章 国际“反修”与国内“防修”的加剧
      一 毛泽东对“三和一少”、“三自一包”的批判
      二 中苏两党矛盾的重新激化
      三 尖锐激烈的两党会谈
      四 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五 一次改善关系未成功的努力
      六 “官僚主义者阶级”和“走资派”的提出
      七 中苏两党关系的中断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一 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文章 的发表
      二 彭真主持制定《二月提纲》
      三 江青请“尊神”
      四 《北京日报》被迫批判“三家村”和被批判
      五 林彪对罗瑞卿的诬陷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