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典型案例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作者:胡继妹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8
丛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文丛
页数:180
定价:24.00 元
ISBN-13:9787308061100
ISBN-10:7308061108
去豆瓣看看 1 导言
1.1 国内相关研究及其评述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2 样本选择:为什么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2.1 湖州新农村建设的可借鉴性
2.2 湖州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湖州模式
3 荻港村: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1 村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的重要依赖
3.2 荻港村的个案研究
3.3 荻港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4 杨墩村:“部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4.1 “部省共建”的背景: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43
4.2 杨墩村的实证研究
4.3 “部省共建”模式的局限性
5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5.1 “村企共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5.2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显著特征
5.3 大港村“村企共建”的成效及限度
6 迂迢村:山区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道
6.1 山区贫困村:独特的村庄基础
6.2 因地制宜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6.3 迂迢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7 父子岭村:壮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支撑
7.1 村级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7.2 父子岭村的成功实践
7.3 父子岭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困惑及出路
8 章家埭村:城郊结合部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8.1 城郊结合部村庄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8.2 章家埭村的个案研究
8.3 章家埭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9 赵湾村:“穿衣戴帽”型的村庄整治及民主制衡机制
9.1 村庄整治:不宜大拆大建
9.2 赵湾村的成功实践
9.3 赵湾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0 高家堂村: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0.1 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0.2 对高家堂村生态化建设的描述
10.3 高家堂村生态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1 沈家墩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
11.1 民主法治村创建的背景与意义
11.2 沈家墩村的个案研究
11.3 沈家墩村的启示
12 结论与展望
12.1 若干结论
12.2 若干展望
附录
附录一:湖州市简介
附录二: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全市村庄环境建设的意见
附录三:湖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州市村庄环境建设考核验收标准
附录四: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意见
附录五:湖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
胡继妹,1965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原杭州大学哲学学士,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研究生,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比较与发展、农村发展等。先后在《浙江学刊》、《城市发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2项、浙江省委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课题多项。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在各种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地矛盾、粮食产不足需、农民权益亟待加强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都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