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曾国藩的修身绝学
一个人能受到世人的敬仰,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修养。曾国藩把酣身的修为同“修身,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并处理得有条有理,这正是他为人处世的过人之处。他恬淡名利,所以能有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他时时自省,所以才能拥有高尚的操守。
圆融通达,磨练一生
学养
修养之道,身心兼治
静定
恬淡名利,以古为戒
慎独
清淡之心,人品德高
主敬
诚笃恭敬,知己之失
求仁
德行操守,立身之本
内省
第二章 曾国藩的养生绝学
曾国藩认为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进则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退亦可以保持自己身体之安康。勤奋做事,心力劳苦。他认为,一个有襟怀、有力量、有品格的人,应当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曾国藩认为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全是身心极为疲惫之人,但能够应付自如,必有让心“存活、休养之处”,他说:“心中不苦,才能活泼地养得一段生机”。
养生处世
养生之观
养生之倡
养生之智
治心之道
存活休养
品格陶铸
调伏七心
第三章 曾国藩的治家绝学
曾国藩是一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让人叹服的持家有道的封建家长。在当时那样一个乱世中,居然从一个并不非常显要的乡绅家庭中走出了两位封疆授爵之大臣(曾国藩、曾国荃);一位外交界的奇才,曾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曾纪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纪鸿)。不能不说和其持家治家大有关系。
家政方略
知足长丰
家兴于才
勤俭传家
耕读守家
家教有方
以和为贵
奉先思孝
劝诫兄弟
四条训则
第四章 曾国藩的处世绝学
曾国藩提倡人际关系中的“去伪而崇拙”,认为惟天下之至诚,可以破天之下最巧。他把人心诚伪作为人的基本品格来认识,认为只有诚实的人才可以和他交往。曾国藩常说,为人处世当刚柔相济,注重实践。一个人的自强,应当是在自修处求强。追求的不应是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超越自我。这样就不会对他人形成威胁或者伤害,也就不会存在征服与反抗的持久矛盾。理由是,我们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雅量
会师结友,待以诚恕
为善
与人为善,取人为善
诚实
规模宏大,言辞诚信
四戒
人需四忌,方能立足
坚忍
为人自强,注重实践
谄媚
人以机巧,我以诚愚
精明
为人处世,刚中有柔
明强
胸有成竹,方可行事
第五章 曾国藩的为官绝学
曾国藩身上,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勤俭持家。正由于这种美德,曾国藩能在仕途中保持理性的冷静,不管是得意还是失落,曾国藩始终能正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曾国藩始终有自己的官场哲学,他从不和人争名逐利,不居功自傲,不恃才傲物,不狂妄自大。他认为,自古以来,身居高位,掌握重权的人,每天都处在忧患之中,至于成败祸福,则完全取决于客观因素。
正身
以身作则,居官严明
推诚
兵将相亲,万人同心
勤劳
脱胎换骨,打造湘军
峻法
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仁爱
天下之大,百姓最大
戒傲
宦海沉浮,保持清醒
思危
权高位重,如履薄冰
高位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
第六章 曾国藩的用人绝学
曾国藩觉得:观察的范围广,人才就多,人才多才有比较和选择的余地,才有可能慎用选择人才。但是只“广”而不讲“慎”就会有人鱼龙混杂,滥竽充数。曾国藩认为,用人是万事的根本,成大事者,必须学会尊重与运用人才。只要这个人确有所长,就算给他的印象并不好,甚至与他心存隔阂,曾国藩都不惮任用和举荐。大至总督,小至营哨,曾国藩举荐和扶植的人才非常之多。可以说,发现人才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首要本领,其价值往往超过了所发现人才的价值。
衡才
……
第七章 曾国藩的安邦绝学
第八章 曾国藩的家训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