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第4辑):我的杂学
作者:周作人 著,张丽华 编
出版:北京出版社 2005.3
页数:264
定价:14.00 元
ISBN-10:7200058173
ISBN-13:9787200058178
去豆瓣看看 我的杂学
第一辑
《论语》小记
关于家训
读戒律
《五老小简》
谈笔记
《花镜》
《清嘉录》
论八股文
关于近代散文
小说的回忆
关于鲁迅
第二辑
《黄蔷薇》
论鬼脸
《希腊神话》引言
《习俗与神话》
《金枝上的叶子》
《塞耳彭自然史》
《性的心理》
荣光之手
《希腊拟曲》序
第三辑
汉译《古事记》神代卷引言
日本的小诗
《歌咏儿童的文学》
儿童的世界
《远野物语》
《东京散策记》
《隅田川两岸一览》
《浮世澡堂》引言
心中
《江都二色》
明治文学之追忆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思想渐离时代主流,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影响日益缩小。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周作人对于自家学说与文章的定位,言说频率最高的,大约要算一个“杂”字。他不止一次地感叹自己思想来源的驳杂,他称自己的读书为“杂览”,在一个时期里,他把自己文体思想很夹杂的文章称为“杂文”,他自称儒林、文苑两传都不愿入,只是欣然自喜他乃是一个“杂家”。
《大家小书(第4辑):我的杂学》以周作人《我的杂学》一文为依托,从钟叔和主编的《周作人文类编》十卷中选出三十一篇,以中土/西洋/东洋为界,编为三辑。其中杂学之十八所谈外国语,按照周作人的翻译情况,杂入“西洋”与“东洋”两辑,杂学之十九所谈佛经,也以《谈戒律》为代表,编入“中土”一辑。《我的杂学》一文则作为“纲目”冠于三辑之首。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