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
1.1 人—机—环境系统及工程概论
1.2 人机工程学及安全人机工程学
习题
第2章 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2.1 事故致因理论
2.2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2.3 事故的统计规律与预防原则
习题
第3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与热感觉
3.1 人的物理特性
3.2 人的生理特性
3.3 人的心理特性
3.4* 人的数学模型
3.5* 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体热调节的数学模型
3.6* 人体热舒适模型
3.7 人的热感觉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
习题
第4章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分析
4.1 人体作业时能量交换的特性
4.2 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4.3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
4.4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
4.5 提高作业能力与降低疲劳的措施
习题
第5章 人的自然倾向与人的可靠性概论
5.1 习惯与错觉
5.2 精神紧张与躲险动作
5.3 人为为差错
5.4 人的生理节律
5.5 人的可靠性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5.6 人可靠性的基本数据
习题
第6章 机的特性研究及其数学模型
6.1 机的可操作性以及机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6.2* 机的易维护性以及基本维修性指标
6.3 机的本质可靠性
习题
第7章 人机界面的安全设计
7.1 信息显示装置的类型及其特点
7.2 显示装置的设计
7.3 控制器的设计
7.4 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工效学设计
习题
第8章 环境特性的研究以及作业空间的设计与改进
8.1 环境的分类以及环境的基本特性
8.2 作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8.3 作业空间分析
8.4 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
8.5 工作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
8.6 微气候及其改善
8.7 职业危害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
8.8 航空航天作业中的宇宙辐射及其防护
习题
第9章 人机系统功能匹配以及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9.1 人机功能关系
9.2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9.3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
习题
第10章 人—机—环境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10.1 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指标、任务与理论基础
10.2 系统的建模与辨识
10.3 人机系统的连接分析方法
10.4 人机系统故障树分析评价法
10.5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0.6 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习题
第11章 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的应用
11.1 视频显示装置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11.2 汽车运输作业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
11.3 航天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安全人机工程学问题
11.4* 车辆人—机—环境系统中乘员热舒适性的数值计算
习题
第12章 人为失误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分析
12.1 人为失误的定义及分类
12.2 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分析
12.3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事故
12.4 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爆炸事故分析
12.5 飞机一等飞行事故
12.6 汽车交通特大事故
12.7 轮船搁浅沉没重大事故
12.8 TNT生产线硝化车间特大爆炸事故
12.9 上海沪东造船厂特大吊装事故
12.10 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索道失控坠落特大事故
12.11 河南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特大事故分析
12.12 皖北矿务局刘桥一矿重大火灾事故
12.13 湖南省武冈市红旗煤矿特大透水事故
12.14 全国煤矿安全状况概述
12.15 美国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状况与分析
12.16 人为事故的预防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