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21世纪人权将受到空前尊重
二、人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人权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人权法的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逻辑结构
第一编 人权一般原理
第一章 人权的概念
第一节 人权的主体
一、个人
二、社会群体
三、民族、一国人民、全人类
四、人权主体的历史性
第二节 人权的内容
一、人权内容的含义
二、人权内容的本质
三、权利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第三节 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一、应有权利
二、法定权利
三、实有权利
第二章 人权的本原
第一节 西方学者的人权本原论
一、古代的“自然权利”说
二、近代的“天赋人权”说
三、近代中国学者的“天赋人权”观
四、西方的“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观
第二节 当代中国学者的若干观点
一、“斗争得来”说
二、“商赋人权”说
三、“国赋人权”说
四、“生赋人权”说
第三节 人权源自人的本性
一、国际人权文书的观点
二、人的社会属性
三、人的自然属性
四、几个理论误区
第三章 人权的分类
第一节 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一、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含义
二、国际集体人权的理论根据
三、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
一、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的含义及其区别
二、自由权与社会权不对应于消极权利与积极权
第三节 其他分类
一、权利与自由
二、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
三、原生权利和派生权利
四、明示权利和默示权利
第四章 人权的属性
第一节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国际人权文书与中国政府的立场
二、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基本含义
三、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依据
四、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一、人权的政治性
二、人权的超政治性
三、人权的“政治化”与“意识形态化
第三节 人的权利与人的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统
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四、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第四节 人权与人权意识
一、人权与人权意识的区别
二、人权与人权意识的联系
三、人权教育
第五章 人权的实现
……
第二编 国内人权法
第六章 人权法概述
第七章 人身人格权
第八章 自由权
第九章 平等权
第十章 民主权
第十一章 劳动权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权
第十三章 受教育权
第十四章 人道权
第三编 国际人权法
第十五章 国际人权法概述
第十六章 集体人权
第十七章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第十八章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
第十九章 区域性人权保护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