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伦理
作者:王露璐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08.1
丛书:伦理学前沿丛书
页数:307
定价:40.00 元
ISBN-13:9787010067391
ISBN-10:7010067392
去豆瓣看看 序
导论 建构作为“地方性道德知识”苏南乡村经济伦理
第一节 缘起与学术史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状况与方法参照
第二节 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路径
一、马克思:“小农”及其伦理特征的唯物史观分析
二、韦伯: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动因及不同宗教伦理的比较研究
三、斯科特:“安全第一”的农民生存伦理及“斯科特一波普金争论”
四、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伦理特色及其研究的学术路向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叙述框架
一、基本思路与理论方法
二、田野调查的个案选择与方法
三、叙述框架
第一章 中国乡村经济及其伦理向度
第一节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般特征
一、乡村本色
二、血地二缘
三、差序格局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村经济伦理的主要面向
一、勤勉重农:农耕文明的生产伦理
二、信任互助:熟人社会的交往伦理
三、村规民约:礼治社会的管理伦理
第三节 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的互动关系
一、“经济决定论”与“精神气质论”:两种路径资源及其整合
二、近代以来我国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变迁
三、伦理道德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第二章 历史与传统:苏南乡村经济伦理及其特色
第三章 传承与变迁:近代以来苏南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伦理演进
第四章 挑战与创新:苏南模式与新苏南模式的伦理之维
结语 苏南乡村经济伦理的地域特殊性与普适可能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王露璐,博士。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和市厅级项目各2项。近年来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选择苏南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立在跨学科的多维视角透视和道德生活史基础上的道德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提炼和梳理了苏南乡村经济伦理的历史传统及其近代以来的传承变迁,描述和分析了苏南乡村经济伦理的实存状态及其双重作用,并探究这种作为“地方性道德知识”的苏南乡村经济伦理与苏南长久以来乡村经济发展的区域领先优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本书探讨了这一“地方性道德知识”对建构中国现代乡村经济伦理的普适意义及其限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