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教出好孩子(经典白金珍藏版)
作者:吴学刚 编著
出版:朝华出版社 2012.1
页数:271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05429697
ISBN-10:750542969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品德第一,提升孩子的德行修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要求弟子首先要注重德行修养:对父母要孝敬,对兄长要尊敬,对师长要顺从,言行要谨慎而符合礼仪,要有一颗善良而包容的心,以感恩的心去爱身边的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仁德的人。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是以德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对于学习书本知识,则将其摆在了第二位。
1.谦虚而不骄傲
2.懂礼貌,有修养
3.先做人后做事
4.从小树立正确的志向
5.溺爱不等于爱
6.学会换位思考
7.谅解也是一种美德
第二章 激发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就告诉我们:兴趣其实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1.乐学才能好学
2.在“求知”中获得快乐
3.养成习惯就能自然“学”
4.“玩物”未必“丧志”
第三章 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法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中人、下愚。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才智就施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我国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因材施教”原则。
1.天赋有别,因材施教
2.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3.不要“误杀”孩子的个性
4.不以自喜强求于孩子
第四章 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
第五章 贯在得法,好方法才能出好成绩
第六章 君子不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第七章 学而不厌,享受不断学习的乐趣
吴学刚,中文系毕业,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专职撰稿工作。编辑出版《每天做好一点点》《健康生活百益百忌》《停顿十秒》《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做人的糊涂哲学》《做人要有心眼,做事要有手腕》《识人谋略的九种法则》《孙子兵法智慧全集》《帝国兴衰》《观于细微 察于无形》《女人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凝聚力》等书。
《论语》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好的“指南针”。品读《论语》中的诚信、正直、宽厚、真诚、谦虚、律己、孝道、勤敏,掸落心灵上的尘土,重拾人性的淳朴,让孩子的头脑里装进中国伦理道德的精华和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立志、学习、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求真、崇善、爱美,让孩子成长为正直、谦逊、广闻博见、与人为善的人。
经典是经得起风雨冲刷、历史洗涤的。一部《论语》,从古延今,长存不息。读《论语》,如听宗师之教诲,认识其诲人不倦之言行,感受其教书育人之智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