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的建构:大学教学活动的社会建构论解读
作者:陈秀兰
出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8.5
丛书:高等教育学博士文库(第3辑)
页数:236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811251760
ISBN-10:7811251760
去豆瓣看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分析路径
第二章 社会建构论:解读之视角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及其基本旨趣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的核心范畴
第三节 社会建构论:教学活动的实践话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教学活动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第一节 大学教学活动的三要素
第二节 大学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
第三节 对几个问题的审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学教学活动的生成本质及内涵
第一节 本质的"生成"拓展
第二节 师生间的精神交往及其教学定位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生成本质
第四节 教学活动的生成内涵
第五节 案例分析——预约不曾预约的精彩
第六节 与自我建构说、交往活动说对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学教学活动的生成机理
第一节 建构的基础
第二节 建构的中介
第三节 大学教学活动的互动生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大学教学活动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旨归
第二节 大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构想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陈秀兰,1973年生于湖北宜昌。1997年大学毕业,并考入湖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师从冷余生先生、解飞厚先生,200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师从冯向东先生,研习高等教育学,200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军事教育理论教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军事教育训练理论研究。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高教探索》、《江苏高教》等学术刊物以及军内相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军队级和部级教育科研项目5项。
《交往中的建构:大学教学活动的社会建构论解读》社会建构论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不仅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方法论被广泛运用。其基本命题、核心范畴以及方法原则对于探究教学活动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基本旨趣概括起来讲就是“交往中的建构”。“交往”是指发生在主体间的精神活动,它以语言及其所承载的社会历史文化为中介,以平等对话为基本形式,以主体间理解和意义建构为目的;“建构”是指主客体间(尤其是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与生成的实践,相对于“预成”而言,表征知识、意义以及主体间关系不是“先定”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变化的。这一旨趣在逻辑上是以主体间性、生活世界、结构化等作为核心范畴而展开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