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军机篇
第1章 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空气动力学提出的挑战
1.1 第3代战斗机的特点
1.2 第4代战斗机的特点
1.3 2020年空战中战斗机配备设想
1.3.1 重、轻型飞机的搭配
1.3.2 有人机和无人机的搭配
1.4 无人飞行器的研制
1.4.1 无人机在局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4.2 无人机的种类和发展方向
1.4.3 长航时高空无人侦察机
1.4.4 无人战斗机
1.4.5 微型飞行器
第2章 现代战斗机气动布局示例
2.1 非定常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2.1.1 大迎角空气动力的特性
2.1.2 绕细长物体的大迎角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
2.1.3 细长前机身非对称涡流动的控制
2.1.4 大迎角和非定常空气动力的计算
2.2 边条翼升力面布局
2.2.1 引言
2.2.2 边条翼流动的特性
2.2.3 边条翼的气动布局
2.2.4 偏转襟翼以改善中小迎角时的气动特性
2.2.5 大迎角时的静稳定性
2.2.6 超声速飞机边条翼布局气动力小结
2.3 鸭式布局
2.3.1 引言
2.3.2 近距耦合的鸭式布局
2.3.3 远距耦合的鸭式布局
2.4 前掠翼的三翼面布局
2.4.1 引言
2.4.2 前掠翼气动特性的优点
2.4.3 前掠翼的不足处
第3章 隐形飞行要求和空气动力的综合设计
3.1 减缩雷达散射截面积的空气动力外形设计措施
3.2 飞机隐形特性要求与飞行性能要求的综合和折中
3.3 气动、隐形一体化设计的数值计算简介
第4章 进排气系统及其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
4.1 一体化的含义
4.2 超声速战斗机中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
4.2.1 民用机和军用机发动机布局上的差异
4.2.2 推进系统推力贡献的变化
4.2.3 推力矢量化与超动机性相结合的要求
4.3 进气道系统与前机身的一体化设计
4.3.1 进气道的形式和位置
4.3.2 前机身流场的设计
4.3.3 F15的进气道设计
4.3.4 F16的进气道设计
4.3.5 未来飞机进气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的新因素
4.3.6 “无隔道式超声速进气道”概念及其应用
4.4 后机身、尾翼和喷管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4.4.1 减小尾部阻力
4.4.2 后体的综合设计
4.5 内流以及内外流一体化分析与设计的数值模拟
4.5.1 飞机进气道的计算
4.5.2 三维扩压管道——S形管道的数值计算
4.5.3 喷流与后体相互作用的计算
第5章 推力矢量化、机敏性和超机敏性
5.1 飞机的机敏性
5.2 推力矢量化
5.2.1 推力矢量化的优点
5.2.2 过失速技术
5.2.3 完全矢量化飞机
5.2.4 部分矢量化飞机
5.2.5 PST机动动作的设计及空战作战方案的研究
……
第6章 大迎角非定常空气动力的数学模型
第7章 数值模拟方法是未来飞机设计的重要工具
下篇 民机篇
第8章 未来民机发展的趋势
第9章 先进翼型的不断发展
第10章 亚声速干线飞机三椎机翼的设计
第11章 机翼梢减装置的应用
第12章 减少部件间的干扰阻力
第13章 减少摩擦阻力
第14章 增升装置外形的空气动力
第15章 民机气动力的数值计算
第16章 高速民航机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