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治理构架
作者:邵宁,等 著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12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214077356
ISBN-10:7214077353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公司治理概论
第一节 公司起源和发展
1.1 公司萌芽时期
1.2 近代公司时期
1.3 现代公司阶段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产生、涵义和发展
2.1 公司制企业发展导致公司治理的产生
2.2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内涵
2.3 公司治理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节 公司治理模式
3.1 以外部市场监控为主的英美股东治理模式
3.2 以利益相关者监控为主的德日共同治理模式
3.3 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
3.4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优缺点比较
3.5 公司治理演进趋势
第二章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第一节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和功能
1.1 董事会的功能定位
1.2 董事会的基本职责与任务
第二节 董事会模式比较
2.1 董事会结构模式和运行模式
2.2 近年西方国家董事会模式变化
2.3 董事会角色类型:中国的实践
2.4 董事会角色的演进趋势
第三章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治理比较
第一节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类型和地位
1.1 国有企业的类型
1.2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3 国有企业地位和分布领域
1.4 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经营目标
第二节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2.1 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
2.2 行使国家股东权利的机构的设置
2.3 国家股东行使所有权的内容
2.4 国家股东行使所有权依据的法律法规
2.5 国家股东行使所有权的方式
2.6 国家股东行为机制及其发展
第四章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董事会运作实践
第一节 董事会的结构与规模
1.1 董事的种类
1.2 董事会的规模
1.3 董事会的构成
第二节 董事会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2.1 董事会的职责
2.2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
2.3 部分国家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情况
第三节 董事任职条件和产生方式
3.1 董事的任职条件
3.2 董事的提名、任职要求和产生程序
3.3 国家代表的职责
第四节 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1 董事的激励机制
4.2 董事的约束机制
4.3 董事会的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
第五节 经理人员的选聘机制
5.1 董事会提名模式
5.2 股东和董事会双重任命模式
5.3 董事会任命模式
第六节 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权责界限
6.1 董事会与股东的职权划分
6.2 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职责界限
6.3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任职配置模式
……
第五章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方式的演进
第六章 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
第七章 国有大型企业董事会组织建设
第八章 国有大型企业董事
第九章 大型国有企业董事会会议动作
第十章 大型国有企业经理层选聘与考核
第十一章 董事会和董事评价
第十二章 大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文化建设
邵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国务院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秦永法,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董事会试点工作办公室)副局长(副主任);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兼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中心政策研究员。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大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其管理体制就必须科学化、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这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有效的董事会。董事会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是否有效。国有企业要做优做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公司、大集团,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一流企业,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公司治理。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非常明确的指示精神。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体提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