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中的政府与治理(对武汉城市圈的实证研究)/社会学论丛
作者:罗峰 著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1
丛书:社会学论丛
页数:220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08737614
ISBN-10:750873761X
去豆瓣看看 从区划行政到区域治理:城市时代的治道变革(代序)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四、研究思路和叙述框架
五、样本交代
第一章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演进:从行政协作到区域融合
第一节 计划配置下的地区协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区间资源交流
二、计划体制下的地区经济协作
三、计划体制下的公共服务及管理分割
第二节 “放权让利”下的横向合作
一、公有企业市场化与市场区域化
二、社会与服务的跨区域“两通”
三、地方政府管理的横向联合
第三节 区域一体化新趋向——区域融合
第二章 跨越边界的区域战略:“1+8”武汉城市圈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门槛”:地区分割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战略及目标:“一体化”与“增长极”
一、战略目标与变革指向,
二、武汉城市圈战略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市场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及其治理
第一节 纵向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中的省级政府
一、省级政府的纵向行政推动
二、功能与限度:纵向权力的界限
第二节 横向合作:区域市场一体化中的地市政府
一、拆除市场壁垒——农产品“零门槛”进武汉
二、从恶性竞争到主动合作:汉、鄂开发区“化干戈为玉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及其治理
第一节 区域公共服务起步与探索
第二节 交通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
一、交通先行:功能与意义
二、纵向推动:交通一体化中的省级政府
三、横向联动:交通一体化中的地市政府
四、交通一体化:省级政府推动下的地市合作
第五章 公共管理区域化中的地方政府及其治理
第一节 层级设置:武汉城市圈领导机制
第二节 上下互动:武汉城市圈决策机制
第三节 纵横协调:武汉城市圈协商机制
第四节 自上而下:武汉城市圈执行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地方政府动力及条件
第一节 外部竞争与内部失衡:湖北发展的现实压力
一、省际竞争:来自湖北的外部压力
二、“一强众弱”:源于区域内部的发展瓶颈
第二节 示范效应与社会思潮:经验基础及思想准备
一、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二、实践经验:市管县体制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动力空间模式:中心辐射外围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纵向动力:中央支持
结论 区域一体化与地方政府及治理:演进、关联与模式
一、一种关联、两种倾向
二、两种路径下的政府角色:地方政府行动网络与新区域主义
三、模式与趋向:从多元行政到复合行政
参考文献
后记
罗峰,男,汉族,1980年7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先后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分别获得管理学学士、(政治学)法学硕士、(政治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地方治理与农村社会学研究。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农村社会学项目组核心专家。
《区域一体化中的政府与治理:对武汉城市圈的实证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将武汉城市圈战略置于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在探讨该战略的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以武汉城市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为例,充分展现了省级政府与各地市政府在其中的功能及其行为方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一体化的考察,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区域一体化对地方政府组织、功能及其治理方式的影响,揭示了区域一体化与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互动关系,阐释了地方政府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作用、内在动力及其行为方式,对于突破地方分割、实现区域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及实践借鉴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