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
作者:王坤庆 著
出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丛书:华大博雅·教育哲学研究丛书
页数:338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562238560
ISBN-10:756223856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论精神
2.1 何谓精神
2.2 中国人论精神
2.3 西方人论精神
第三章 马克思的精神旨归
3.1 实践--对精神的超越
3.2 劳动--人的解放的手段
3.3 对马克思的误解
3.4 精神的皈依
第四章 人类精神的本质
4.1 人性探索的三个圆圈
4.2 精神性的三个层面
4.3 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
4.4 自由--人的精神本质
第五章 精神教育
5.1 东方神话的破灭
5.2 精神教育思想历史考察
5.3 当代精神教育研究概览
5.4 精神教育内涵
5.5 精神教育的几个相关问题分析
第六章 精神教育的根本尺度
6.1 两个尺度
6.2 人的主体性--精神教育的基本尺度之一
6.3 人的自由性--精神教育的基本尺度之二
第七章 精神教育的三重定位
7.1 观念:变革的先导
7.2 寻求新的教育精神
7.3 重构新的教育目的
7.4 发现新的教育途径
7.5 对三级教育的思考
第八章 精神教育的几个基本信念
8.1 解放儿童
8.2 学会生活
8.3 追求崇高
8.4 完善人格
第九章 精神教育实施策略
9.1 知识
9.2 劳动
9.3 交往
9.4 读书
9.5 闲暇
9.6 修养
结束语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要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王坤庆,男,1956年8月生,湖北麻城市人。1979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来,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匡教育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4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北京大学学报》、台湾《台海两岸》、《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现代教育原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教育学史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2002年版)、《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D08年版)。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多项。主要获奖有:1993年获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获曾宪梓基金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三等奖;2000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2004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专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湖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专著):2005年获湖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社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2008年获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等。
《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在系统梳理精神与精神哲学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站在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教育中漠视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现状,从而倡导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重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并对精神教育的内涵、性质及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中国人素来有良好的精神底蕴和不懈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教育也非常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是,使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朝向新的情神高度不断攀升。热切企盼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永远站在人类精神的高地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