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浪潮研究丛书·在政治、经济与美学的视野中: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
作者:陈一 著
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1.9
页数:241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506825283
ISBN-10:7506825287
去豆瓣看看 摘要
结论 考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新视角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国家相册”的背后力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从美学到社会学
第三节 理论视角与方法: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
第一章 纪录片在电视版周中的位置'变'化
第一节 1958-一1978:回望意识形态的遗产
第二节 1980年代:民族复兴与启蒙话语
第三节 1990年代:普通人与纪录片的转型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政治与市场的双重逻辑
第二章 纪录片美学的演替及其动因
第一节 画面:从纪实主义到“真实再现”
第二节 叙事视角:从“零聚焦”到“内聚焦”和“外聚焦”
第三节 选题:从“命题作文”到“自选动作”
第四节 现实主义的嬗变:《黄山来的姑娘》与《远在北京的家》的再解读
第五节 美学谱系的背后:播出、效果与评价机制的考察
第三章 纪录片中的国家话语解析
第一节 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话语转换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召唤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第三节 政治经济中的变与不变:纪录片生产主体的考察
第四节 “宏大叙事”与“细小叙事”的张力:兼评《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
第五节 “主流影像”与“个人影像”的互文:以《人民至上》与《1428》为例
第四章 社会类纪录片的生长空间与话语呈现
第一节 从国家到社会:纪录片中的“社会”何以可能
第二节 社会纪实类节目的兴衰:从《生活空间》到《社会记录》
第三节 体制内外的互动与无奈
第四节 多重话语的博弈:《生活空间》何以可为
第五节 被挪用的“纪录方法”与被消解的“纪录精神”
第五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路向
第一节 当前纪录片的危机与契机
第二节 走向多元与未来之路
第三节 香港:纪录片与社会的多重互动
第四节 台湾:“解严”以来纪录片发展的镜鉴
结论与附录 结束语
附录一:本研究田野调查的具体安排
附录二:部分访谈实录
附录三:《见证·影像志》与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对比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陈一,1980年2月出生,江苏镇江人,现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讲师。2011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以来在新闻传播类权威、核心等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09年曾赴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学。
中国电视纪录片与意识形态、社会改革、文化转型、思想争论等问题紧密相连,如符合契,互为映像。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再现的政治、表征的竞争,也是一个折射时代脉搏、再现社会关系的领域。陈一的《传媒新浪潮研究丛书·在政治、经济与美学的视野中: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讨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意在以此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规训与话语重组的变化。同时,经由纪录片的生产体系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电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下状况与未来趋势。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