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沉思和沉思的科学:论科学研究、科学热点、科学方法
作者:陈洪 著
出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5
页数:268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32392735
ISBN-10:753239273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篇 科学研究
第1章 论“科学研究”的层次
第2章 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定量研究
第3章 论科学观察
第4章 科学理论中的比喻
第5章 论科学模型
第6章 科学结论的逻辑问题
第7章 伟大的数学
第二篇 科学热点
第8章 简单生产复杂
第9章 复杂性第二定律——一个正在建立的、还不严格的定律
第10章 如何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
第11章 混沌——一个被重新认识的运动形态
第12章 混沌和复杂
第13章 混沌和生命——“混沌边缘”理论
第14章 一个科学模型引起一场革命
第三篇 科学方法
第15章 20世纪三位著名的科学哲学家
第16章 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与科学规范
第17章 宗教——科学的一个源
第18章 论交叉科学
第19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第20章 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绪
第21章 论“耗散结构”和“相对论”中自然哲学观点的差异——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普利高津记
陈洪,1943年生于北京。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基因突变、抗肿瘤药物、极端菌和极端酶、超临界流体的研究。已发表专著7部,论文100余篇。现任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生物部技术总监、山东大学和云南大学“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哲学和自然科学在高等院校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没有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事实上,从科学发展史看,这种联系不但与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科学规范有关,更与我们的科学视野、研究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关。作者结合自己的留美亲历和科研实践,对下列五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科学家应该有在哲学层面上总结成果的自觉性;科学家除本学科的研究外,还应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关注;学科交叉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的公理化和形式化的研究方法成为社会科学效仿的对象,但相反的趋势,即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学习的问题没有受到重视;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需要一个桥梁,然而在中国这种研究并没有受到重视;在我国自己国土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个中原因很多,现实的科研体制、科学家的价值观、科学规范只能使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
本书读者群包括大专院校师生,尤其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的师生,对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