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作者:项家祥,王正平 主编,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组织编写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2007.12
页数:359
定价:27.00 元
ISBN-13:9787542627476
ISBN-10:7542627473
去豆瓣看看 应当重视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代序)
信息技术与网络伦理
人类价值观:网络时代的跨越
网络信息责任与网络伦理教育
网络技术、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
巴赫金行动哲学视野下的网络空间
大学生网络同居现象的伦理解析
论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
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从依恋需要看“青少年网络成瘾”
论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
网络新文化中的“博客”
网络对传播理论的发展与冲击的初探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网络文化中的健康教育与医学服务
网络文化时代评弹的姿态
视频网站与影视创作新需求
网络文化与文学批评研究
网络文学中的几点文艺学问题
网络文学中的审美新趋势
网络文学与消费狂欢
网络与教育公平
E—Learning概念、特征及策略
Diigo——网络教研新途径
论网络文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与语文学习的有效导引行为研究
反思网络博客对中学生作文的冲击
综合运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法上好语文课的探索
后记
王正平,男,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哲学硕士,1996年晋升为哲学·伦理学教授,现为法政学院硕士生导师,伦理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学报编辑部主任,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赴台湾师范大学、香港世界儒家研究促进会进行学术交流,1998年、1999年以访问教授身份赴美国波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与学术研究,2001年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个人科研成果《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5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6.1——1993.12)论文类三等奖;《发展中国家环境权利和义务的伦理辩论》(载《哲学研究》1995年第6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1994.1——1995.12)论文类二等奖;《集体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伦理旗帜》(载《毛泽东和邓小平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1995——1997)论文类三等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1998——1999)著作类集体一等奖。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当代社会伦理道德。
主要学术著作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应用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善的智慧——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现代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企业与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维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教育伦理学》(主编,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高校教师伦理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企业社会与文化》(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等。
《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由于网络文化传播具有受众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陕、互动陛强的优势,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撼动了原有的各学科理念和价值观念,又成为各学科都无法忽视的现实。因此加强对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文化研究的大势所趋,具有必然性。从《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收录的文章来看,研究者们均将关注点放在了网络文化与跨学科领域的相互关联当中,很好地体现和呼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起到了抛砖引玉之功。显然,《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的出版意在倡导高校科研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对网络文化的跨学科研究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