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仁”学思想研究:儒、墨、道、法家“仁”论说略
作者:张燕婴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2
页数:286
定价:36.00 元
ISBN-13:9787500491132
ISBN-10:7500491131
去豆瓣看看 引言
第一章孔子的“仁”论(14)
第一节孔子之前的“仁”之说(15)
一由现存古文字资料尚不能推定“仁”字的造字本义(15)
二“六经”中的“仁”字用例(20)
三几个旁证(25)
第二节孔子的功利性道德学说——“仁”之说(30)
一孔子“仁”论的人本特色(30)
二孔子“仁”论的功利特色(37)
第三节史书中的功利性“仁”论(47)
一《左传》、《国语》中的功利性“仁”论(48)
二《晏子春秋》里的功利性“仁”论(54)
小结(56)
第二章孔子之后的“仁”论(58)
第一节孔门后学的“仁”论(58)
一《论语》中记载的孔子弟子论“仁”(60)
二郭店简中的儒家“仁”论(64)
……
第四章儒墨“仁”论中的实践性内容(193)
第一节孔子“仁”论中的实践性内涵(194)
一“为仁”诸说辨义(195)
二孔子“仁”论中人治政治论的肇端(207)
第二节墨家重实践以实现“仁义”的功利(211)
一以功利性“仁义”决定行为的去取(213)
二墨家“仁义”论最大的功利:实现君主专制(219)
第三节孟子“仁”论中的实践内容(230)
-孟子以“义”作为行为原则(230)
二孟子“仁”论在政治领域的实践(236)
三“仁政”说之超前性与不见行(241)
第四节荀子“仁”论中的实践内容(248)
一荀子重视施行与效用(248)
二“礼”学说在人治政治论中的运用(250)
三“仁”论与“为政”的互动(258)
小结(263)
结语(265)
引用文献目录(269)
后记(283)
再记(285)
张燕婴,女,回族,文学博士,副编审。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200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现任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编辑,整理有《持静斋书目》等。
“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而在先秦时期,这一观念就已十分发达和成熟:从现存可信的先秦典籍和出土资料来看,诸子每家每人都曾论及于“仁”。因此,先秦时期的“仁”学说很值得作为专门论题予以研究。《先秦“仁”学思想研究:儒、墨、道、法家“仁”论说略》试图从宏观上探讨儒、墨、道、法四家“仁”论的内涵及联系,是一个甚有价值的课题。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