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贫穷不能导致社会和谐
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离不开经济发展
三、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可持续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
二、城乡发展失衡: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时机与条件
一、工业化中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
二、统筹城乡发展:初见成效且后势强劲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二、在统筹的基础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值得借鉴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第三章 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和谐
第一节 协调区域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发展失衡引发社会不和谐
二、协调区域发展的有利时机
第二节 协调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
一、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的战略布局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挑战
第三节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机制
二、协调区域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公平分配:人与人的和谐
第一节 公平分配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一、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公平分配的科学内涵
三、我国当前在分配领域中的不公平问题
第二节 影响公平分配的主要因素
一、公平分配的实现机制
二、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公平分配的因素
第三节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际和谐
一、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
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四、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第五章 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与协调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
二、经济发展与自然的矛盾
三、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建
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结构耦合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三、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实现模式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
一、外部性内部化
二、环境产权制度安排
三、环境标准化管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和谐的统一体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也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
第二节 正确认识市场化改革中所产生的社会不和谐问题
一、利益形成机制的转换与社会不和谐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社会中的不和谐问题
三、社会不和谐问题只有在深化改革中才能得以解决
第三节 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二、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五、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六、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