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百例警示录(套装共2册)
作者:桂维民 著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2.2
定价:96.00 元
ISBN-13:9787503547249
ISBN-10:750354724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编 自然灾害类
【导语I】 构建可靠的社会备灾机制--自然灾害警示录
在敬畏大自然的反思中前行--日本大地震的警示
灾难中的“诺亚方舟--青海玉树地震的启示
政府是应对灾难的核心--海地地震的反思
大灾更需要大保险--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的启发
有备才能无患--新西兰地震高震级低伤亡的启示
加强巨灾救援的国际化合作--印尼强烈地震引发海啸的深层思考
谨防水利工程的“毛细血管”被堵塞--西南地区特大旱灾的思考
“灰灾”的“蝴蝶效应”不容小觑--冰岛火山爆发的反思
警惕白灾过后是洪灾--新疆应对融雪性洪水灾害的启示
水利“啃老”使小江河引发大问题--江西扶河洪灾的警示
打好减灾避险的组合拳--吉林省永吉县特大洪灾反思
创新“走出去”的对外救援方式--救援巴基斯坦水灾的启示
生态建设是抵御洪灾的有力法宝--印度列城洪灾给我们的警示
预防是抗灾减灾的关键--贵州关岭“6·28"山体滑坡的启示
“生态赤字”亟待还清--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反思
构建群测群防的联动机制--四川眉山山体滑坡预警成功的启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墨西哥泥石流引发的思考
避免天灾和人祸的叠加效应--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引发的思考
把握抗击气象灾害的主动权--应对台风“鲇鱼”的启示
旅游安全的制度保障势在必行--台湾苏花公路塌方事故的思考
人鼠之战暴露出的生态危机--内蒙古草原鼠灾的反思
警惕“生态癌症”的扩散--对广东严重石漠化的思考
防火胜于救火--四川道孚草原火灾的警示
第二编 事故灾害类
【导语Ⅱ】 筑起保障生命安全的“防火墙”
事故灾难警示录
缺乏安全监管必定酿成恶性事件--湖南省株洲市高架桥坍塌事故的思考
“楼脆脆”对政府公信力的拷问--上海在建高楼整体倒覆事件的反思
不该发生的危桥悲剧--河南栾川县伊河桥垮塌事件警示
“斜楼”引出对建筑安全的隐忧--河北衡水市“楼坚强”的警示
不要以炫耀救援的“奇迹”为荣--山西王家岭煤矿“3·28”特大透水事故的反思
岂能对“带血的煤”熟视无睹--河南平顶山兴东矿爆炸事故的启示
人道的力量和科技的胜利--智利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救援启示
靠什么给飞行安全保驾护航--波兰总统专机坠毁事件反思
航空安全重于泰山--利比亚国际机场发生严重空难事件的教训
大火烧出消防的隐患--吉林商业大厦火灾的教训
“左手监督右手”的局面亟需改变--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警示
重在建立完善的森林保护制度--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警示
事故处理必须当机立断--兰州石化“1-7”爆炸事故处理启示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必须戴上“安全帽--大连输油管道发生爆炸的警示
警惕悬在家门口的“定时”炸弹--南京市废弃塑料厂爆炸警示
人祸酿成的悲剧--黑龙江伊春鞭炮厂爆炸事件的教训
环保与GDP孰轻孰重--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的反思
谁钻了中国海洋法规的空子--渤海湾溢油事件的反思
驱散工业文明的阴霾--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反思
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管理--匈牙利废水泄漏的警示
……
第三编 公共卫生类
第四编 社会安全类
结语:预警防范比应急援救更重要
后记
桂维民,1955年出生,浙江宁波人,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兼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西北工业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民政部应急救援中心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陕西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被聘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省委党校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十多年来,先后在西安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等领导岗位上,致力于应急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陆续出版了《探索与创新:中国现实问题思考》《应急决策论》《应急管理100例》《应急管理十日谈》《话说应急决策》《笃行》等专著;在《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软科学》《中国应急管理》《中国科技论坛》《思想理论内参》《理论导刊》《秘书工作》等报刊上发表了40余篇理论文章;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国家和省、市软科学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奖6项。
桂维民同志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这部新著,在我案头放得有些日子了,我得闲时就翻读若干。维民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也曾是我在陕西时的同事,熟人的文章读起来很觉亲切。他书中所写的应急案例也多是我所关心的,所以也有兴趣去读。不少案例我原来只是略知一二,这次读后方知其详,也是大有收获的。维民对这些案例的分析颇有见识,体现了他认真的研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经验,既有学术视野与学术背景,又不是不接地气的纸上谈兵:这大概是他这部书价值之所在。
维民平时做事、为人都有书卷气,谈吐平和文雅、不慌不忙,给你介绍个事情能把前因后果、左情右况说透,娓娓道来之中又有鲜明的态度。这种素养就成了他今天做学术性研究的基础。学问之道无他,无非是好学深思、叩问不已,无非是世事洞明、人心谙熟。他对突发事件应对的研究为学术界所认可,西安交大等著名大学聘请他作为兼职教授、研究所所长,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他丰富的经历能变成学术的材料,学术的氛围与规范又帮助他把自己的思考深化、系统化,这真是难得的善缘。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