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无线电概念解剖
章首导语
我们向湖面投入一块石头,可以看到以投入点为中心荡开一圈圈涟漪,在水平面四散开来传播。这里可以形象地把无线电理解为空气中的波浪,实际上它是一种由电磁振荡而引起的电场与磁场的波动,和水波在水面波动有相似之处。
1.1 我是谁--无线电到底是什么
1.2 打水漂--我是如何动起来的
1.3 隔空打牛--“无线”作用力的推手
1.4 一分为二--电磁场的波粒二象性
1.5 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痕迹
第2章 无线电史话串烧
章首导语
赫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实产生了小火花。
2.1 奥斯特--我被磁针撞了一下腰
2.2 安培--追着移动的“黑板”做题
2.3 法拉第--描绘不可思议的力线
2.4 麦克斯韦--接过大师火炬的思考者
2.5 赫兹--用实验证明理论的伟大
2.6 马可尼--穿越大西洋上空的奇迹
第3章 无线电原理揭秘
章首导语
由接收机中的选择性电路,选择所要接收的某个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利用它直接去推动耳机是不行的,还必须经检波器使曾经被“寄载”的高频振荡波与高频信号分离,由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听筒,才可以收听到所需要的信号,所以结果就是“从汽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个人”,远距离通信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3.1 硬币电池--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做起
3.2 信号转换--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3 产生振波--千里马就是这样炼成的
3.4 发送电波--将打包的产品推向天空
3.5 编码调制--传音入密的腾空筋斗云
3.6 解调信息--从车上下来的还是那人
第2篇 生活应用篇
第4章 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
章首导语
地球的自转造成地核中的“涡旋 “,从而产生磁场。地球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球体,在这个球体的中心里面充斥着液态铁。这种铁元素的涡旋状流动,再加上地核与地球各外层间差异旋转的加速效应,以及地球自身的自转,而使其产生电磁效应递增效果,从而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综合磁场。
4.1 巨大泪滴--保护人类生存的磁层
4.2 美丽极光--与太阳风的亲密接触
4.3 大陆漂移--地球磁场变换的证据
4.4 候鸟迁徙--动物也在利用地磁场
4.5 司南传说--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发明
第5章 正确对待电磁辐射
章首导语
自然界有无数的电磁波放射源,海洋、山岭、岩石、土壤、森林、城市、乡村以及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各种物品,凡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环境,无一例外在发射着不同程度的红外线,因此人体本身就是红外辐射源,我们本身就是一只只”大老虎“。
5.1 以光之名--来自自然界的电磁波
5.2 天人合一--同质异名的两种辐射
5.3 人体温度--其实我们也是辐射源
5.4 基站辐射--比电视和空调更环保
5.5 和谐共生--分清辐射与污染的界限
第6章 在个人领域的各种应用
章首导语
现代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了。除了MP3、MP4、红外及蓝牙,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发送传真,可以订餐和订票、可以看电影和电视、可以刷卡和消费,甚至可以视频通话!这些都是最初的手机发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6.1 用耳朵听--收音机又响起熟悉的旋律
6.2 用嘴巴说--是谁抢走了我的麦克风
6.3 用眼睛看--家中必不可少的电视机
6.4 用牙口吃--微波炉是现代化烹调灶具
6.5 用手指使--越来越广泛的手机族群
第7章 在公众领域的各种应用
章首导语
对于需要覆盖的居民小区,由于这里是人口密集居住的场所,自然要建设相应的基站,以保证小区居民的手机能正常通话。否则就会出现网络”空洞“,用通信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出现了”盲区“。我们所承受的基站辐射,远比家里的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发出的来得低。
7.1 通信基站--手机互相联系的保证
7.2 雷达应用--现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7.3 导航应用--GPS系统的前世今生
7.4 红外、蓝牙--近场通信的哼哈二将
7.5 Wi-Fi模块--走向4G的无线局域网
第3篇 管理规定篇
第8章 无线电频谱为何需国家统一管理
章首导语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生活空间密布着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如果不划分好各种设备工作的波段,势必出现无线电波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航行中的飞机受到干扰,因而失去与地面的联系导致空难。
8.1 无线干扰--飞机上为何不能打电话
8.2 波行其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3 各司其职--不同波段的使用范围
8.4 飞越国界--国际电信联盟的发展
8.5 业余电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火腿”
第9章 无线电频谱资源为何具有战略性
章首导语
现在人们生活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已经形成了“铁水公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其无线电专用频率应用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交通体系的营运安全。要加强对民用航空、公路运输、轨道交通等专用无线电频率的监测,为各种交通运输“保驾护航”。
9.1 蓬勃发展--我国已成无线电利用大国
9.2 科研应用--从隔墙看人到遥望太空
9.3 国防建设--电子战在当代战争的运用
9.4 经济强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意经
9.5 集中管理--有效监管无线电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