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研究“热”的几个问题
引言
第一章 从“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历程及其创作
第一节 关于浩然的概说
一、浩然文学生涯(1956-1976)
二、浩然前期创作图勾勒
第二节 浩然的独特性何在?
一、创作内容紧抓时代命脉
二、创作方法准确贴合主流文艺政策
三、“钩心斗角”与“集体精神”的交锋
四、青年人的奋斗与乌托邦理想
第三节 浩然如何被“经典化”
一、经典的释义与前提
二、经典化的实现
三、经典化的主体性因素
第四节 浩然“独特”的成因
一、忠诚与时代的一致性
二、乐观、坚强的个人性格与实践生活的体会
三、写作的“虚荣心”与明哲保身的“紧跟”
四、知识结构的局限和认知水平的单一
第五节 对“真实性”的理解与误区
一、“乌托邦”与“真实”
二、细节真实的艺术与观念真实的误区
第二章 从俯望“苍生”的重生到弥留之际的“圆梦”
第一节 浩然的“去经典化”与新时期的转折
一、政治意识形态的祛魅
二、人道主义、人性的回归
三、经济大潮下的观念变革
第二节 心灵的纠结与重生的视野
一、浩然的自我反思
二、开阔重生视野的显示
第三节 浩然的“变”与“不变”
一、农民劣根性批判与自始至终的美德歌颂
二、变质干部的批判与凡人英雄赞美不变
三、经济变革中的新视角与不变的民间美善颂扬
……
第三章 “工农兵方向”视野与底层文学回望下的浩然
参考文献
附录 浩然著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