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诗史
作者:罗兴典 著
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1
丛书:外国文学史丛书
页数:373
定价:28.40 元
ISBN-10:7810804820
ISBN-13:9787810804820
去豆瓣看看 序章
日本最早的"诗"与"歌"
日本新诗诞生的途径
第一章 《新体诗抄》--一簇报春花在古老的日本诗坛赫然开放
第二章 《画影》--一群采花蜂把西欧浪漫主义诗歌的花粉播入日本诗苑
第三章 浪漫主义诗花竞放的明治三十年代
第一节 日本浪漫主义诗歌的摇篮--《文学界》
第二节 日本浪漫主义诗坛的"双璧"--岛崎藤村与土井晚翠
第四章 象征主义诗潮的兴起与"白露并立时代"
第一节 上田敏与《海潮音》
第二节 开路先锋--浦原有明
第三节 绚烂的"白露并立时代"
第五章 明治末朝诗坛的两极化现象
第一节 日本第一首白话自由诗
第二节 唯美享锭主义的"殿堂"--"牧羊神会"与《昴星》
第三节 石川啄木的新诗精神--"能吃的诗"及其他
第六章 大正诗坛--大众化与白话自由诗的时代
第一节 高擎民主主义大旗的民众诗派
第二节 与民众诗派异曲同工的人道主义诗人群
第三节 大正诗坛的一座高峰--高村光太郎
第四节 萩原朔太郎与象征主义诗人群
第五节 另一群个性独具的才华诗人
第六节 "新兴诗运动"和工农诗人的出现
第七章 昭和初期--现代主义与无产阶级诗派对立的年代
第一节 现代主义与形式革命
第二节 无产阶级诗派的兴起
第三节 现实主义诗与无政府主义诗
第八章 昭和战前期诗坛的三大新诗流派
第一节 复归传统的抒情诗派
第二节 新即物主义诗派与"文艺泛论》诗集奖"
第三节 讴歌人生的历程诗派
第九章 战争时期的诗坛丑态
第十章 昭和战后期的诗坛复活与新起点
第十一章 壮观、庞大的第二战后派诗人系列
第十二章 多元化、多极化的时代
第十三章 平成时代的诗坛热闹景观
附件
后记
罗兴典,1934年3月生,湖南新邵人,大学文化,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和歌伴句研究会副会长。1964年毕业于张家口外国语学院日文系。曾任《日语知识》月刊主编。1991年7月~1992年7月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赴日研究日本战后诗歌。1994~1995年再次赴日研究日本北海道诗歌。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诗歌与翻译艺术。著有《简明日汉翻译教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青春·爱情·人生》(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爱与孤独》(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日本战后名诗百家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日本北海道当代诗人佳作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等10余种。另有诗论《一颗苦追光明的诗心》(《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2期)、《(万叶集)中的咏花歌》(《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2期)、《论日本现代流派诗歌的形成和发展》(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年第4期)和译论《和歌汉译要有独特的形式美》(《日语学习与研究》1981年第1期)、《翻译与翻译标准之我见》(《日语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4期)、《日中诗歌比较与日诗汉译探美二题》(《中外比较文化》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数十篇。多次获奖。其中《爱与孤独》获辽宁省首届文学翻译评选一等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年11月,其成果以《日本诗歌研究的率先者--罗兴典》为题入选我国首届留日归国学人赴日成果展。
《日本诗史》写的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以后诞生的日本新诗(现代自由诗)史。关于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诗歌,在《日本诗史》的“序章”中,收入了“日本早最的诗与歌”和“日本新诗诞生的途径”两篇文章作了精辟的论述。
《日本诗史》由图片、序文、序章、正文、日本诗坛历年大事记等附件构成,全书约30万字。在编写上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史实性。心肝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大量参照日本原文权威史实资料,经过比较、选择,尽可能再现《日本诗史》原貌,力求事事有史可证。
二、综合性。以中国方面观点及作者见解,纵览历史,横观流派,细察每位代表诗人、计作,分析各个朝代的诗坛概况和史诗特征,综合发现贯穿整个诗史的主线,并加以重点描述。
三、可读性。行文简史、生动,力避艰涩。除了大量叙述史实外,还大量叙述了各流派代表诗人及其诗作,使读者既通报认识日本诗史的面目,又能领略日本新诗流派的风采,还可以品味日本新诗的风韵。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