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
作者:萧家成 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5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页数:558
定价:89.00 元
ISBN-13:9787509701393
ISBN-10:7509701392
去豆瓣看看 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奥秘
——云南边疆民族调查有感(代自序)
第一部分 专著
第一章 综合性文化形态艰巨的创世历程
第一节 自然神灵创世
一 云团神宁旺和雾露神宁斑创世
二 白昼神瓦囊宁推和黑夜神宁星侬锐创世
第二节 创造神?智慧神创世
一 开天辟地
二 注河疏江
三 美化苍天大地
第三节 创世祖彭干吉嫩和造物母木占威纯创世
一 第一次创世
二 第二次创世
三 第三次创世
四 第四次创世
五 第五次创世
六 彭干吉嫩和木占威纯尸体化生
第四节 宁贯杜?公众首领之祖创世
一 治天理地
二 建宁贯杜长房、架宁贯桥
三 聆听父母遗嘱
DO.30 MANAU MANAU HPANG AI NPOT NHPANG
目瑙起源
287Jan Manau
太阳宫目瑙
288U Manau
百鸟目瑙
289Sut Manau
财富目瑙
290Daru Tsingli Magam Tsinghti Shingtung Aju Shachyo
Shinggam Manau Maka Dagro
德如精历?木干精梯办目瑙
291Mahto Wa Kumyang Shingtung Aju Shachyo Shinggam
Manau Maka Dagro
木托贡阳办目瑙
292Jo Wa Sana Shingtung Aju Shachyo Shinggam Manau
Maka Dagro
卓斯纳办目瑙
293Wa Hkyet Wa Shingtung Aju Shachyo Shinggam Manau
Maka Dagro
瓦切娃办目瑙
附录一 史诗术语(景颇文汉文对照)
附录二 景颇文声韵母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萧家成,男,汉族,1935年出生于武汉市。1956年 6月于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语文系景颇语专业毕业,师从费孝通、林耀华、马学良等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后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调查研究,任景颇语组副组长、组长,主持景颇文字方案设计与试验推行。1956年 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前身),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58至1963年,在景颇族有关聚居的村村寨寨先后多次进行景颇文试验推行教学。1963年调查景颇族创世史诗。1980年12月转入民族学研究,先后调查景颇、阿昌等民族的文化习俗、神话与亲属制度。主持中国民族学会民族学研究论文集共10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任常务主编。还编写有石印景颇文教材《Nnan Hpung hti ai Jinghpo Laika》,合作编纂《景汉辞典、汉景辞典》,译著《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汉文版,以及相关论文《景颇语的弱化音节》、《双语对释语文词典的特点和方法》、《勒包斋娃的意义与价值》、《“语言遗物”的理论方法与勒包斋娃的发掘研究》、《神话及神话学的几个理论与方法问题》、《景颇族创世史诗与神话》、《神话研究的现实意义》、《景颇族目瑙节饮食》、《景颇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宝藏》、《深情永系景颇山》等,译文《缅甸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民族》、合作撰写科学讨论会文件“关于景颇载瓦语言文字问题的报告、景颇文字方案”(参加和主持讨论设计、试验推行和修改上报)、研究报告“关于山区民族落后习俗改革的建议——南京里的变化”,另外,还有关于酒文化、老龄文化、术语的专著、工具书以及其他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和编辑成果等共百余种。
《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被评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勒包斋娃研究:景颇族创世史诗的综合性文化形态》以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讨论了史诗所描绘的景颇族先民的创世业绩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及史诗形成的历史、社会和地理背景。作者从语言、宗教、文艺、历史各个角度,论述了史诗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的特征和史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史诗的景颇文实录稿和汉文译诗均经过仔细核校,包含有大量“斋娃话”和完整的创世史诗,对读者了解国内景颇族和缅甸德钦族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史诗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可以说是抢救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程,这不仅对景颇族人民意义重大,同时,也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明珠。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