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免疫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16-18世纪)
二、实验免疫学时期(公元19-20世纪中期)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
第三节 免疫学检验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
二、抗原的理化性质
三、其他因素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呈递细胞内合成分类
四、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 检测抗原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四、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一、同种型
二、同种异型
三、独特型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二、激活补体
三、亲细胞作用
四、与细菌蛋白结合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一、IgG
二、IgM
三、IgA
四、IgE
五、IgD
第五节 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意义
一、低Ig血症
二、高Ig血症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和性质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控
一、经典激活途径
二、旁路激活途径
三、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MBL途径)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五、补体激活的调控
第三节 补体受体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溶解作用
二、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四、炎症介质作用
第五节 补体异常与疾病
一、补体的遗传缺陷与疾病
二、补体含量增高
三、补体含量下降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人类MHC-HLA复合体
一、基因结构
二、遗传特点
第二节 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一、HLAⅠ类分子
二、HLAⅡ类分子
三、HLA分子的功能
四、HLA分子表达的调节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
二、HLA与疾病
三、HLA与输血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第六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二、抗原呈递细胞
三、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 免疫分子
一、细胞因子
二、黏附分子
第七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
二、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及基本过程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识别阶段
二、活化阶段
三、效应阶段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TD - Ag)的
免疫应答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B细胞对TI抗原(TI- Ag)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一、免疫耐受
二、免疫调节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
第八章 抗原抗体反应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一、特异性
二、比例性
三、可逆性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二、反应环境条件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第九章 免疫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
二、可溶性免疫原的制备
三、佐剂
第二节 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
二、免疫方法
三、动物采血法
四、免疫血清的纯化及保存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制备流程
三、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 凝集反应
第一节 直接凝集反应
……
第三篇 免疫性疾病及检验
第四篇 常用免疫学实验
附录 免疫学词汇(及缩写)英中文对照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