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周绍华介绍
学术思想
研究诊治神经系统疾病,成绩卓著
上篇 用药心得
第一章 解表药
麻黄宣肺解表,平喘利水,温经散寒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
藁本发表散寒
薄荷疏风止痛,疏肝解郁
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蔓荆子疏散风热
葛根发表解肌,升清阳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升麻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第二章 清热药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竹叶清热除烦
栀子泻火除烦
夏枯草清肝火,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石膏清热泻火
黄芩清热燥湿
黄连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
龙胆草泻肝定惊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生地黄养阴生津
玄参滋阴凉血,清热解毒
丹皮清热凉血
青蒿清虚热
第三章 祛风湿药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川乌温通经络止痛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
木瓜舒筋活络
桑枝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第四章 化湿药
苍术苦温燥湿
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砂仁醒脾和胃
第五章 利水渗湿药
茯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利湿除痹
灯心草清心降火
车前子利湿通淋
地肤子清利湿热止痒
萆薜祛风湿,通利关节
第六章 温里药
附子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肉桂补命门火,散寒温脾止痛
第七章 理气药
橘皮燥湿化痰,健脾理气
枳实化痰消积导滞
木香疏肝理气
香附疏肝理气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降气化痰
荔枝核疏肝理气
玫瑰花行气解郁
第八章 活血祛瘀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利水,平降肝阳
鸡血藤温经通络
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
水蛭活血通络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第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
白附子燥湿化痰
皂角刺祛风化痰,醒脑开窍
旋覆花降气止呕
竹茹清热化痰
礞石平肝化痰镇惊
苏子降逆止呕
枇杷叶清肺化痰、和胃降逆
第十章 安神药
磁石潜阳安神,聪耳明目
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琥珀定惊安神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定志
柏子仁养心安神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合欢皮安神解郁
紫石英镇静安神
夜交藤养心安神
第十一章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平肝潜阳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代赭石平肝潜阳
羚羊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牛黄清热化痰,开窍解语
钩藤平肝息风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白僵蚕息风止痉
地龙清热息风
第十二章 补虚药
人参益气温阳
党参益气健脾,安神解郁
太子参益气养阴
黄芪益气健脾
白术益气健脾
扁豆健脾化湿
大枣益气养血安神
鹿茸温补肾阳,强筋健骨
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尿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紫河车补精养血益气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
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白芍养血柔肝
麦冬养心除烦
百合清心安神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龟版滋阴潜阳,强筋壮骨
第十三章 收涩药
浮小麦益气养心,除热止烦
五味子补气养阴,解语安神
山茱萸补肾益精解语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莲子心清心除烦
枯矾清热消痰
第十四章 其他类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伏龙肝降逆止呕
石菖蒲开窍宁神
中篇 用方心得
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右归丸《景岳全书》
止痉散《经验方》
地黄饮子《圣济总录》
益气聪明汤《医方集解》
四物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归脾汤《济生方》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解语丹《永类钤方》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论》
下篇 医案举例
周绍华临床医案荟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