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
作者:彭泽益  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
丛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页数:213
定价:29.80 元
ISBN-13:9787300115191
ISBN-10:7300115195 
去豆瓣看看    论鸦片战争赔款
  一、英国殖民者勒索赔款的三个项目:烟价、行欠、战费
  二、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偿还赔款的罗掘
  三、战争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
  鸦片战后十年问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经济与阶级关系
  一、银贵钱贱问题的形成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社会各阶级
  三、银贵钱贱促进战后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
  成丰朝银库收支剖析
  一、收支规模变化
  二、银钱比重和实银出入数
  三、发行票钞和铸钱收入
  四、岁计盈亏和库贮银数
  1853-1868年的中国通货膨胀
  一、滥发通货强制通行
  二、新发通货从流通“壅滞”到崩溃的过程
  三、银票、宝钞和铜铁大钱贬值的趋势
  四、银价物价上涨的幅度
  五、通货膨胀是统治阶级掠夺劳动人民群众的手段
  清代成同年间军需奏销统计
  一、镇压太平军军费部分
  二、镇压捻军军费部分
  三、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军费部分
  四、镇压西南及两粤闽台各族人民起义军费部分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清朝财政危机和财政搜刮的加剧
  一、国库空虚与财政危机的状况
  二、战时财政措施和搜刮方式
  三、各种搜刮收入对筹措军费的作用
  19世纪后期中国城市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作用
  一、行会组织恢复和发展的趋势
  二、重整行规对市场竞争的抵制
  三、行会在战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附录一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计量问题
  附录二彭泽益著述目录
  附录三彭泽益传略
      彭泽益(1916-1994),原籍湖南常德,生于湖南安乡。早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文学院历史系,194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考入武汉大学文科研究所专攻中国近代史,1945年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历史系助教。1947年初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清史分册副主编。著有《太平天国革命思潮》、《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编有《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等,另有论文数十篇。
      本书所收论文,以档案和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广泛涉及19世纪后半期的工农业、商业、外贸、财政、货币、金融、地租形态、行会制度以及社会各阶级等方面,并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重点阐释了在战争赔款和镇压人民起义军费双重压力下,清朝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困境及其搜刮政策,而清政府的竭蹶搜刮,进一步引起了国民经济的恶化和阶级矛盾的加剧。附录中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计量问题》一文,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而言,更是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