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
作者:董磊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8
丛书: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
页数:207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14118636
ISBN-10:7514118632 
去豆瓣看看    20世纪40年代
  在一片焦土上和美国的军事管理下,曾经“疯狂”地想征服亚洲的日本回归到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之上。虽然因为亚洲政治局势的原因,美国并没有帮助日本完全认清其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但在美国的引导下日本还是顺利地走上了君主立宪的民主之路。这一切都为日本之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1945年 在废墟上
  1946年 物资匮乏
  1947年 法制
  1948年 转机
  1949年 道奇计划
  20世纪50年代
  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成为了美国的亚洲新盟友后,日本的财阀得以再次集结,这个曾经在“二战”期间制造了亚洲最强大空军和海军的工业机器重新运转了起来。随着“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的成功,日本经济再次崛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已经初具雏形。
  1950年 特需经济
  1951年 结盟
  1952年 扶持
  1953年 战后萧条与新财阀
  1954年 给食法
  1955年 神武景气
  1956年 已经不是战后
  1957年 紧缩
  1958年 岩户景气
  1959年 顺差与三件神器
  20世纪60年代
  日本的普通劳动者们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人民收入的增加又有效地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随着“新三件神器”的逐步普及,日本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切身地感受到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喜悦。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日本的文化也在战后迎来了新的繁荣,“made in Japan”的动画片和川端康成成为了向全世界宣传日本文化的代表。此时的日本,正在享受“世界第二”所带来的赞扬和荣耀。
  1960年 收入倍增计划
  1961年 日本制造与变革
  1962年 《惊人的日本》
  1963年  奥运景气与东方文化
  1964年 富人俱乐部
  1965年 结构性萧条
  1966年 地价与“伊奘诺景气”
  1967年 自由化
  1968年 日本第二
  1969年 新三件神器
   
  20世纪70年代
  一场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让日本彻底偏离了经济增长的轨道,日本政府为了缓解“滞胀”的压力,不得不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日本独特的企业经营模式也成为帮助日本企业们度过难关的重要保障。但是,已经脱离了轨道的日本却找不到回归之路了,日本经济的命运也从此开始画出另一番景色。
  1970年 日本式造车热
  1971年 尼克松冲击
  1972年 列岛改造论
  1973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
  ……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参考文献
  致谢
      董磊,1978年生,致公党党员,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亚细亚太平洋研究所,现就职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经济发展史。
      《世界主要经济体战后经济发展丛书:战后经济发展之路(日本篇)》以时间为轴的编年史写法,思路清晰明朗,内容上面举出大量史实,一个国家能够保持世界第1,60多年,一定有他的理由。这本书中很生动地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将美国战后独霸世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内容丰富精彩,绝对值得一读。对于计划经济,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中的概括是:“计划的整个综合思想,就本质而言,在方法上是理性主义的,结论上是国家干预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相信自然演进,相反,它把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统“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便经济体系能依照有目的的制定且合理协调的政府政策朝着其所要求的方向运动。”保罗·萨缪尔森甚至一再预言,苏联的计划经济将会超过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历史给出的结论却是,自由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和自由。计划经济的两个大本营——苏联和中国也都先后放弃了这个过于理想化的体制,转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深刻反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得出的经验和结论。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