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综述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 学术社会的构建和知识——权力网络的形成
一、“我们应该努力做学阀”
二、建设学术社会的行动
三、教授谈政治的发端
四、知识一权力网络的编织
五、教授政治角色定位的困顿
第二章 抗战爆发前后教授群体的政治活动
一、大学教授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反应
二、大学教授支持抗战的实际行动
三、战时高校的内迁
四、教授们的流亡生活
第三章 教授参政的舞台——国民参政会
一、国民参政会产生的历史情境
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遴选及职权
三、国民参政会:战时政治制度的创新
四、国民参政会中教授派的由来及构成分析
五、教授派中的代表人物及基本的政治光谱
六、教授派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场域和惯习
第四章 教授派和第一次宪政运动
一、第一次宪政运动的触发机制
二、昆明九教授宪政草案中的政治制度设计
三、对教授派宪政改革方案的审视与反思
第五章 徘徊于国共两党之间的教授派
一、一届五次国民参政会上梁漱溟的提案:调解国共之争
二、国民党对大学教授的控制
三、共产党与大学教授的关系
第六章 教授派和第二次宪政运动
一、第二次宪政运动的缘起
二、宪政理念的广泛传播
三、第二次宪政运动的成果
第七章 抗战后期教授群体政治态度的转变
一、国民党政府专制统治的日益腐朽
二、教授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三、教授群体政治态度的改变
四、对中共联合政府建议的积极响应
第八章 对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的总体评价
一、教授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
二、教授政治参与的形式选择
三、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的特点
四、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的作用
五、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效能低下的原因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