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青年学术丛书:政治
作者:杨晓梅 (作者)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12.7
丛书:青年学术丛书
页数:297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010104294
ISBN-10:7010104298
去豆瓣看看 引言
第一章 社会建设概念与内涵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从“社会”范畴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二)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定义社会建设
(三)社会建设概念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二)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
(四)社会建设与社会事业建设
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培育监管社会组织,增强社会协同能力
(五)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七)加强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居民自治
第二章 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一、社会建设理论形成过程
(一)毛泽东主张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
(二)邓小平倡导两个文明都要抓的建设理念
(三)江泽民提出三个文明共同建设的理念
(四)胡锦涛提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理念
二、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现实
(三)党的执政基础面临巨大挑战
(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三、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二)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和追求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 社会建设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目标的历史演变
(一)实现四个现代化
(二)建设小康社会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共同富裕
(二)以人为本
(三)公平正义
第四章 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建设主体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社会组织”新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质
……
第五章 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六章 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优化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关系
第七章 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加快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
第八章 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化行政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杨晓梅,女,回族,1970年出生。宁夏大学政法学院教师、副教授。1996年参加工作,主要教授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近期研究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建设与管理等领域,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21世纪后,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自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要求以来,理论界掀起了社会建设研究的热潮。《青年学术丛书·政治: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围绕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展开,对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社会建设的基础路径、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等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