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基础
作者:杨雄 著
出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8
丛书:京师刑事法学博士文库12
页数:337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811396317
ISBN-10:7811396319
去豆瓣看看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动机
二、研究范围与架构
三、基本研究范畴
小结
第一章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的根据
一、社会秩序维护的需要
二、被追诉者的忍受义务
第二节 刑事强制措施之本质
一、程序保障的目的
二、实体处分(干预基本权)的手段
三、刑事程序中不得已的“恶”
第三节 程序价值观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影响
一、程序工具主义视角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兼及刑事强制措施的经济分析
二、程序本位主义视角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第四节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节制
二、程序指向性
三、诉讼主体性
小结
第二章 刑事强制措施运作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目的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反思
二、刑事诉讼目的观决定刑事强制措施制度
三、刑事强制措施是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保障
四、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制约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
第二节 刑事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构造
一、国家权力结构:科层型权力结构与协作型权力结构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二、法律程序的目的:纠纷解决型程序与政策实施型程序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三、我国科层型权力组织的政策实施型程序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第三节 刑事强制措施运作的模式分析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保障型运作模式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追诉型运作模式
三、徘徊于两种模式之间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
小结
第三章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宪法控制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的合宪性检验
一、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辨正
--宪法基本权之一般理论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合宪性检验
三、宪政视野下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
第二节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与程序基本权保障
一、程序基本权的导入
二、刑事强制措施正当化与程序基本权保障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程序基本权保障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小结
第四章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程序保障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中的权力配置
--以强制措施决定权为中心的分析
一、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配置模式
二、刑事强制处分权配置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与司法审查原则
四、重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决定权配置
第二节 强制与自愿
--刑事强制措施中的同意行为
一、公法领域中同意的法律地位
--从德国学说出发
二、刑事强制措施中的同意行为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中同意机制的建构
小结
第五章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证据基础
第一节 事前控制: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证明标准体系
一、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二、美国刑事程序上的“相当理由”
--从一元向多元的嬗变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证明标准体系之完善
第二节 事后限制:非法强制处分获取证据的排除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目的观
二、非法证据排除适用范围的法定与裁量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方法
小结
第六章 刑事强制措施正当性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参与机制
一、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参与之实践
二、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参与之理论基础
三、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中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
第二节 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控制基础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与社会控制
二、我国当前社会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社会控制基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杨雄,男,1979年生,湖北随州人。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诉讼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10月被北京大学批准硕博连读,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研究。曾于《政法论坛》、《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暨南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译著《审判的历史*,合著、参编学术著作、教材十余部。曾荣获首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基础》将刑事强制措施界定为以程序保障为目的的基本权干预手段,不仅把传统意义上涉及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将干预财产权、隐私权、职业利益的强制手段亦纳入研究视野中。全书以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基础为核心,从宏观层面探讨了诉讼程序理论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定位,从中观层面探究了刑事强制措施的宪法控制,从微观层面研讨了刑事强制措施的程序保障、证据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以上述三个视角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立法和执法中的非正当性因素,谋划了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