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峡江地区市镇历史沿革及人文背景
1.1 行政区划历史变迁及自然、地理特征
1.1.1 总述
1.1.2 重点县域
1.2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历史地位
1.3 当地各文化、习俗融合变化与建筑形态特征
第二章 峡江地区传统聚落自然适应性特征
2.1 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一——地形地貌
2.1.1 沿江、支流较平缓地带聚落形态特征
2.1.2 沿江、支流山区、丘陵地带,带状聚集聚落形态特征
2.1.3 山区点状分布聚落形态特征
2.2 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二——地域气候
2.3 自然适应性表现形式之三——地方材料
第三章 峡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模式及其与周边地区关联模式
3.1 关于空间模式比较
3.1.1 比较对象
3.1.2 比较角度
3.1.3 比较方法
3.2 自然环境因素对空间模式的影响
3.2.1 对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
3.2.2 对传统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
3.3 人文环境因素对空间模式的影响
3.3.1 多元的地域文化
3.3.2 地域文化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影响
3.3.3 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
3.3.4 多业态的商贸文化
3.3.5 商贸文化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影响
3.3.6 商贸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
3.4 峡江移民与聚落变迁
3.4.1 历代三峡移民
3.4.2 三峡移民特点及其对峡江聚落的影响
第四章 峡江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及空间形态
4.1 地貌特征与民居建筑
4.1.1 平缓地带的民居建筑
4.1.2 缓坡地带民居建筑
4.1.3 陡坡地带民居建筑
4.2 商业和农业经济与民居形态
4.2.1 基于商业贸易的沿江城的民居建筑
4.2.2 基于农业经济的山区村镇的民居建筑
4.3 地域文化、习俗与民居建筑
4.3.1 吊脚楼式民居建筑
4.3.2 封火山墙式民居建筑
4.3.3 多元风格式民居建筑
第五章 峡江地区民居建筑单体形式与功能
第六章 峡江地区民居建筑材料与技术
第七章 峡江地区民居保护模式与保护利用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