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
第一章 通向改革开放之路
一、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一)三年恢复时期经济建设成就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
(四)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曲折道路和建设成就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艰难前行的经济建设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的基本问题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与结构失衡
(二)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中国特点
(三)“一大二公”的农村集体经济和城乡分割体制
(四)1978年前的经济形势及困境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国内政治背景及国际形势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二)世界新技术革命加大了我国追赶先进的压力
(三)拨乱反正最初两年的政治环境
(四)“文化大革命”后的社会思潮
(五)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伟大历史功绩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的启动和局部试验(1978~1984)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突破
(二)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改革探索
(三)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
(四)对外开放格局初定
(五)非国有经济的恢复及发展
二、改革目标的不懈探索(1984~1992)
(一)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二)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
(三)计划、物资、投资及金融体制改革协同推进
(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破题
(五)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2~2002)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三)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
(四)宏观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建立
(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六)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七)开放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至今)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进一步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四)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二)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三)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五)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确立
(六)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七)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初步确立
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释放
(二)市场经济主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一、经验之基: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与动力
(一)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
(二)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创新主体和根本动力
(三)只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推动改革不断前行
(四)理论创新是推进改革的思想基础
(五)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障
二、经验之本:经济体制改革的本体经验
(一)市场取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渐进改革是符合国情和规律的基本方式
(三)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是改革向前推进的重要途径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五)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改革前行的内在机制
(六)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是改革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经验之母:在曲折与探索中积累经验
(一)在探索与曲折中提高是改革前行的必然途径
(二)权衡利弊、控制风险才能将改革推向前进
(三)只有把握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才能与时俱进
(四)正确认识分歧争论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五)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
(六)改革开放是任务极其艰巨的长期历史过程
第五章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探索
二、历史阶段:从脱离国情的赶超目标到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第六章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继往开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若干重要领域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