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引言
第一章 调整社会关系
第一节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
一、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知识分子
二、明确原工商业者是劳动者
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解决知识青年问题
一、将知识青年纳入城镇就业渠道
二、引导知识青年转变择业观念
第二章 改善人民生活
第一节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一、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刀
二、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船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第二节 破解民生难题
一、发展公共事业
二、推进住房建设
三、实施“菜篮子工程”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二、耐用消费品的升级换代
三、消费领域不断拓展
第三章 社会流动的深刻变化
第一节 流动人口逐步融人城市
一、人口流入的阶段及特征
二、管理政策的演进
三、形成服务保障体系
第二节 市郊农民转化社会身份
一、改革户籍制度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 兴办劳动力市场
一、破除对“单位”的依赖情结
二、通向“社会人”的桥梁
三、市场机制彰显生机
第四章 转型中的社区建设
第一节 培育发展现代化社区
一、发育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组织
二、形成社区治理新结构
三、建设社区服务“三个中心”
第二节 完善社区服务业
一、扶老工作全面发展
二、深入家庭的便民利民服务
三、日益普及的社区服务网
第三节 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调整充实街道、居委会干部队伍
二、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
三、培育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
第五章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
第一节 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一、清理整顿已有的社会组织
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二节 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
一、动员社会资源
二、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三、参与社会协调与治理
第六章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一节 推出再就业工程
一、新问题催生新思路
二、以纺织和仪电两大行业为试点
三、依托各方运作
四、成功实现转型
第二节 实施工程
一、新情况促成新机制
二、工程的成果
三、向微小型开业项目发展
第三节 落实就业促进和托底机制
一、形成就业促进机制
二、实施就业托底机制
第七章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一节 社会保险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逐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二、推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三、实行失业保险制度
四、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实施困难群体医疗救助
三、开展送温暖活动
第三节 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的发展
一、为残疾人提供社会福利
二、推进社会慈善事业
三、完善社会优抚安置制度
第八章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第一节 加强行政法律和公共财政建设
一、建立依法行政制度
二、构建地方公共财政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
一、重塑计划部门职能
二、探索新型经济调控体制
三、强化社会职能和服务功能
第三节 建立城乡公共卫生体系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二、探索医疗体制和投融资改革
三、实施法制和预防设施建设
第四节 发展体育事业
一、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二、改革运行机制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第九章 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节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严厉打击整治违法犯罪活动
二、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积极预防和减少犯罪
第二节 构筑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一、加强各级群众信访工作
二、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
第三节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一、增强城市抗灾减灾能力
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第十章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第一节 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一、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
二、推进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
三、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
第二节 落实居民和村民自治制度
一、加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二、强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第三节 拓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法律服务
一、恢复和发展律师制度
二、建立社会公证制度
三、完善法律援助和维权制度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