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网

作者:李跃辉,等 著
出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
丛书:高等学校电子与通信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60622965
ISBN-10:7560622968 去豆瓣看看
出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
丛书:高等学校电子与通信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60622965
ISBN-10:7560622968 去豆瓣看看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光纤通信网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和应用
1.1.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1.1.3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1.4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1.1.5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1.2 光纤通信网络
1.2.1 光纤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光纤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
1.2.3 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光纤和光器件
2.1 光纤
2.1.1 光纤的结构和种类
2.1.2 光纤的传输原理
2.1.3 光纤中的模式传输
2.1.4 光缆的结构和类型
2.1.5 光纤的传输特性
2.2 光源和光调制器
2.2.1 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
2.2.2 半导体光源的工作原理
2.2.3 半导体光源的稳态特性
2.2.4 光源调制
2.3 光榆测器
2.3.1 半导体光检测器
2.3.2 本征型和雪崩型光检测器
2.3.3 光检测器的工作特性
2.4 无源光器件
2.4.1 光纤连接器
2.1.2 光纤耦合器
2.4.3 光衰减器
2.4.1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2.4.5 光开关
2.4.6 光纤光栅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3.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
3.1.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3.1.2 数字传输体制
3.1.3 调制信号的格式
3.2 光发送机
3.2.1 输入电路
3.2.2 光发送电路
3.2.3 光发送机的性能指标
3.3 光接收机
3.3.1 光接收放大电路
3.3.2 定时再生电路
3.3.3 输出电路
3.3.4 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3.4 光电混合中继器
3.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3.5.1 光纤线路系统的传输损伤
3.5.2 数字传输参考模型
3.5.3 差错(误码)性能规范
3.5.4 抖动和漂移性能规范
3.5.5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的可靠性
3.6 光纤线路系统设计
3.6.1 光纤线路系统设计方法
3.6.2 1M—DD系统最人中继距离的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高速率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
4.1 光纤通信复用技术
4.1.1 光波分复用技术
4.1.2 光频分复用技术
4.1.3 光时分复用技术
4.1.4 光码分复用技术
4.2 光放大器
4.2.1 半导体光放大器
4.2.2 掺杂光纤放大器
4.2.3 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4.3 色散补偿和管理技术
4.3.1 降低色散影响的主要措施
4.3.2 色散补偿技术
4.3.3 色散管理
4.4 相干光通信技术
4.5 光孤子通信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光传送网
5.1 传送网的体系结构
5.1.1 传送网的功能结构
5.1.2 传送网的生存性技术
5.1.3 传送网的同步和管理
5.2 SDH传送网
5.2.1 SDH传送网的结构
5.2.2 SDH网络的保护
5.2.3 SDH网络的同步和定时
5.2.4 SDH的网络管理
5.3 光传送网
5.3.1 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
5.3.2 光传送网的原子功能模型
5.3.3 光传送网的节点技术
5.3.4 光传送网的网络保护、恢复和管理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城域光网络
6.1 城域网概述
6.1.1 城域网的定义
6.1.2 城域网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
6.2 城域网要技术
6.2.1 稀疏波分复川技术
6.2.2 ATM技术
6.2.3 城域以人刚技术
6.2.1 城域多业务送技术
6.3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
6.3.1 MSTP技术的发展历程
6.3.2 MSTP关键技术
6.4 弹性分组环RPR
6.4.1 弹性分组环原理
6.4.2 RPR的技术特点
6.4.3 弹性分组环在MSTP中的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光纤接入网
7.1 光纤接入原理
7.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7.1.2 光纤接入网的结构及功能
7.1.3 光纤接人网的分类
7.2 光纤接入网关键技术
7.2.1 突发收发技术
7.2.2 突发同步技术
7.2.3 测距技术
7.2.4 多址接入技术,
7.2.5 服务质量和安全技术
7.3 有源光纤接入网AON
7.3.1 AON的基本概念
7.3.2 基于PDH的AON
7.3.3 基于SDH的AON
7.4 无源光纤接入网PON
7.4.1 PON的基本概念
7.4.2 基于ATM的APON
7.4.3 基于Ethernet的EPON
7.4.4 千兆比特兼容的GPON
7.5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纤和光器件
7.5.1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纤光缆
7.5.2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器件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全光网络技术
8.1 全光网的特性与结构
8.1.1 全光网的概念
8.1.2 伞光网的性能和类型
8.2 全光刚的结构
8.2.1 个光网的构成
8.2.2 全光网的拓扑结构
8.3 全光网络交换技术
8.3.1 空分光交换
8.3.2 时分光交换
8.3.3 波分光交换
8.3.4 码分光交换
8.3.5 复合光交换
8.4 全光网络节点
8.4.1 光交叉连接器OXC
8.4.2 光分插复用器OADM
8.4.3 全光波长变换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智能光网络
9.1 智能光网络概述
9.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9.2.1 ASON网络的基本结构
9.2.2 ASON中的连接
9.2.3 ASON传送平面
9.2.4 ASON控制平面
9.2.5 ASON管理平面
9.3 ASON路由和信令
9.3.1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
9.3.2 ASON路由技术
9.3.3 ASON信令技术
9.3.4 ASON链路管理技术
9.4 ASON生存性
9.4.1 传送平面生存性
9.4.2 控制平面生存性
9.4.3 多层网络生存性
9.5 ASON业务
9.5.1 按需带宽提供BoD
9.5.2 光虚拟专网
9.5.3 服务等级约定SLA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光互联网技术
10.1 概述
10.1.1 Internet 的高速增长
10.1.2 新型增值服务的涌现
10.1.3 高速宽带组网技术的需要
10.1.4 光互联网观念的产生
10.2 光互联网技术
10.2.1 光网络数据业务实现技术
10.2.2 IP over ATM
10.2.3 IP over SDH
10.2.4 IP over WDM
10.2.5 光互联网发展方向
10.3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10.3.1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背景
10.3.2 MPLS体系结构
10.3.3 MPLS流量工程技术
10.3.4 MPLS光域扩展
10.4 新型光互联网技术
10.4.1 Packet over WDM
10.4.2 多协议波长标签交换技术
10.4.3 光突发标签交换技术
10.4.4 光分组交换技术
10.4.5 全光标签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和应用
1.1.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1.1.3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1.4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1.1.5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1.2 光纤通信网络
1.2.1 光纤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光纤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
1.2.3 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光纤和光器件
2.1 光纤
2.1.1 光纤的结构和种类
2.1.2 光纤的传输原理
2.1.3 光纤中的模式传输
2.1.4 光缆的结构和类型
2.1.5 光纤的传输特性
2.2 光源和光调制器
2.2.1 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原理
2.2.2 半导体光源的工作原理
2.2.3 半导体光源的稳态特性
2.2.4 光源调制
2.3 光榆测器
2.3.1 半导体光检测器
2.3.2 本征型和雪崩型光检测器
2.3.3 光检测器的工作特性
2.4 无源光器件
2.4.1 光纤连接器
2.1.2 光纤耦合器
2.4.3 光衰减器
2.4.1 光隔离器与光环行器
2.4.5 光开关
2.4.6 光纤光栅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3.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结构
3.1.1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3.1.2 数字传输体制
3.1.3 调制信号的格式
3.2 光发送机
3.2.1 输入电路
3.2.2 光发送电路
3.2.3 光发送机的性能指标
3.3 光接收机
3.3.1 光接收放大电路
3.3.2 定时再生电路
3.3.3 输出电路
3.3.4 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3.4 光电混合中继器
3.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3.5.1 光纤线路系统的传输损伤
3.5.2 数字传输参考模型
3.5.3 差错(误码)性能规范
3.5.4 抖动和漂移性能规范
3.5.5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的可靠性
3.6 光纤线路系统设计
3.6.1 光纤线路系统设计方法
3.6.2 1M—DD系统最人中继距离的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高速率大容量光纤传输技术
4.1 光纤通信复用技术
4.1.1 光波分复用技术
4.1.2 光频分复用技术
4.1.3 光时分复用技术
4.1.4 光码分复用技术
4.2 光放大器
4.2.1 半导体光放大器
4.2.2 掺杂光纤放大器
4.2.3 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4.3 色散补偿和管理技术
4.3.1 降低色散影响的主要措施
4.3.2 色散补偿技术
4.3.3 色散管理
4.4 相干光通信技术
4.5 光孤子通信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光传送网
5.1 传送网的体系结构
5.1.1 传送网的功能结构
5.1.2 传送网的生存性技术
5.1.3 传送网的同步和管理
5.2 SDH传送网
5.2.1 SDH传送网的结构
5.2.2 SDH网络的保护
5.2.3 SDH网络的同步和定时
5.2.4 SDH的网络管理
5.3 光传送网
5.3.1 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
5.3.2 光传送网的原子功能模型
5.3.3 光传送网的节点技术
5.3.4 光传送网的网络保护、恢复和管理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城域光网络
6.1 城域网概述
6.1.1 城域网的定义
6.1.2 城域网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特点
6.2 城域网要技术
6.2.1 稀疏波分复川技术
6.2.2 ATM技术
6.2.3 城域以人刚技术
6.2.1 城域多业务送技术
6.3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
6.3.1 MSTP技术的发展历程
6.3.2 MSTP关键技术
6.4 弹性分组环RPR
6.4.1 弹性分组环原理
6.4.2 RPR的技术特点
6.4.3 弹性分组环在MSTP中的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光纤接入网
7.1 光纤接入原理
7.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7.1.2 光纤接入网的结构及功能
7.1.3 光纤接人网的分类
7.2 光纤接入网关键技术
7.2.1 突发收发技术
7.2.2 突发同步技术
7.2.3 测距技术
7.2.4 多址接入技术,
7.2.5 服务质量和安全技术
7.3 有源光纤接入网AON
7.3.1 AON的基本概念
7.3.2 基于PDH的AON
7.3.3 基于SDH的AON
7.4 无源光纤接入网PON
7.4.1 PON的基本概念
7.4.2 基于ATM的APON
7.4.3 基于Ethernet的EPON
7.4.4 千兆比特兼容的GPON
7.5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纤和光器件
7.5.1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纤光缆
7.5.2 光纤接入网中的光器件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全光网络技术
8.1 全光网的特性与结构
8.1.1 全光网的概念
8.1.2 伞光网的性能和类型
8.2 全光刚的结构
8.2.1 个光网的构成
8.2.2 全光网的拓扑结构
8.3 全光网络交换技术
8.3.1 空分光交换
8.3.2 时分光交换
8.3.3 波分光交换
8.3.4 码分光交换
8.3.5 复合光交换
8.4 全光网络节点
8.4.1 光交叉连接器OXC
8.4.2 光分插复用器OADM
8.4.3 全光波长变换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智能光网络
9.1 智能光网络概述
9.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9.2.1 ASON网络的基本结构
9.2.2 ASON中的连接
9.2.3 ASON传送平面
9.2.4 ASON控制平面
9.2.5 ASON管理平面
9.3 ASON路由和信令
9.3.1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
9.3.2 ASON路由技术
9.3.3 ASON信令技术
9.3.4 ASON链路管理技术
9.4 ASON生存性
9.4.1 传送平面生存性
9.4.2 控制平面生存性
9.4.3 多层网络生存性
9.5 ASON业务
9.5.1 按需带宽提供BoD
9.5.2 光虚拟专网
9.5.3 服务等级约定SLA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光互联网技术
10.1 概述
10.1.1 Internet 的高速增长
10.1.2 新型增值服务的涌现
10.1.3 高速宽带组网技术的需要
10.1.4 光互联网观念的产生
10.2 光互联网技术
10.2.1 光网络数据业务实现技术
10.2.2 IP over ATM
10.2.3 IP over SDH
10.2.4 IP over WDM
10.2.5 光互联网发展方向
10.3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10.3.1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背景
10.3.2 MPLS体系结构
10.3.3 MPLS流量工程技术
10.3.4 MPLS光域扩展
10.4 新型光互联网技术
10.4.1 Packet over WDM
10.4.2 多协议波长标签交换技术
10.4.3 光突发标签交换技术
10.4.4 光分组交换技术
10.4.5 全光标签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目 录内容简介
《光纤通信网》紧密结合光通信的发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光纤通信网络及其主要技术。《光纤通信网》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光纤通信系统组成及其主要技术的介绍,包括光纤结构及传输特性、各类有源和无源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光链路相关技术;第二部分紧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接入网、城域光网络、智能光网络、全光通信网和光互联网等光纤通信网络技术。
《光纤通信网》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通信和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光纤通信网》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通信和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