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十五讲(第2版)
作者:詹石窗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
丛书: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页数:327    
版本:2
定价:36.00 元
ISBN-13:9787301211946
ISBN-10:7301211945 
去豆瓣看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凡例
  第一讲  扎根国土的道教文化
  一  认识道教的偶然机缘
  二  道教认识途径的一点思考
  三  道教与道教文化的定义
  四  道教文化的基本特色
  五  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
  六  道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原则与方法
  第二讲  多元复合的道教渊源
  一  从伏羲到汉易:道教符号基石
  二  道家黄老之学与方仙道:道教渊源之大宗
  三  儒墨兼用:传统伦理在道教中的神学变迁
  四  兵家与道教修炼法门
  五  两汉谶纬神学在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六  佛教中国化及其对道教的影响
  第三讲  枝繁叶茂的道教派别
  一  从《太平经》到符箓派道教
  二  《周易参同契》与金丹派道教
  三  魏晋南北朝社会政治与道教
  四  隋唐社会政治与道教的发展
  五  宋元以来北方新道派
  六  宋元以来南方新道派
  第四讲  隐喻深远的神仙信仰
  一  先民超越生存局限的生命律动
  二  神仙:道教的理想典型
  三  道教组织与神仙体系的互动
  四  道教神仙谱系的结构
  五  神仙功能的专门化
  六  从神仙功能的扩展看生命意识
  第五讲  别具一格的道门经籍
  一  道经缘起的神话传说
  二  道经目录与编纂体例
  三  从《三洞琼纲》到金元道藏
  四  正统道藏及其他明清道经之编纂
  五  道经的现代整理与刊行
  六  道经阅读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第六讲  心通玄机的哲学探究
  一  “玄机”与道教哲学
  二  道教哲学概念内涵透析
  三  自然宇宙论和神学创世论
  四  以人为主体的生命论
  五  道教哲学的认识论与思维方法
  六  道教哲学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第七讲  重道贵生的伦理思想
  一  道教伦理形成的历史根据
  二  道教伦理的主体内容
  三  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四  道教伦理的思想原则
  五  道教伦理与善书教化
  六  道教伦理的现实价值
  第八讲  救己济人的医学法脉
  一  道教医学研究的学术回顾
  二  道教医学的流派根据
  三  道教医学的实践精神
  四  道教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建树
  五  道教医学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
  六  道教医学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
  第九讲  我命在我的养生精神
  一  道教养生的主体意义
  二  阴阳大化与“执天之行”
  三  以德养生与身国共治
  四  “德化和气”与生态整体维护
  五  形神俱炼与生命复归的逻辑指向
  六  生命自我超越与“道性”发明
  第十讲  多彩多姿的炼养方技
  一  集中意念的守一、存思术
  二  顺畅血脉的服气、胎息术
  三  以仿生为特色的动功炼养法
  四  啸法:动静相兼的养生奇门
  五  效乾法坤、颠倒五行的金丹大道
  六  以男女俱仙为目标的房中术
  第十一讲  消灾祈福的法术禁忌
  一  占筮之法:道教基本预测术
  二  占筮变体:太乙、六壬、遁甲及其他
  三  符咒之法:道教沟通人神的主要媒介
  四  堪舆之法:道教的环境选择方式
  五  禁忌之法:身心健康需求的表现
  六  道教法术的理性审视
  第十二讲  生生不息的科仪符号
  一  道教科仪的由来
  二  道教科仪的分类
  三  道教科仪的实施条件
  四  道教科仪系统的符号性
  五  道教科仪是一种通讯语言
  六  道教科仪语言的内在结构
  第十三讲  包容广阔的道教文学
  一  道教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含义
  二  从题材角度看道教文学的范围
  三  道教文学的主要体式
  四  道教文学的基本特点
  五  道教文学作品之鉴赏
  六  道教文学研究的价值
  第十四讲  率情任真的道教艺术
  一  道教音乐理想与形态
  二  道教舞蹈与戏剧神韵
  三  古朴飘逸的道教绘画
  四  凝固的空间旋律:道教雕塑与建筑
  五  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
  六  道教艺术审美情趣与人的精神
  第十五讲  魅力无穷的洞天福地
  一  洞天福地的思想渊源
  二  洞天福地体系的形成
  三  洞天福地与宫观圣迹
  四  洞天福地的文化积淀
  五  洞天福地的生态结构
  六  洞天福地的旅游价值
  后记
       詹石窗,1954年生,福建厦门人。曾任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职。现为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道家联谊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道教文学通史”等十多个课题。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等二十余部,组织编纂了《国学新知文库》等多个系列大型学术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文章二百多篇。个人著作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奖11项。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流传久远、深广,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法术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道教发源、兴起的标志,采用道教界自身肇始于黄帝的说法,并引入了更全面准确的新的文献资料。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