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疼痛的病理生理
1.1 疼痛的外周机制
1.2 组织损伤的影响:“炎性介质”
1.3 脊髓背角:门控学说和中枢致敏性
1.4 中枢传导通路
1.5 阿片受体
1.6 内源性阿片肽
1.7 伤害感受性传导通路的发育过程
2 疼痛的临床评估与诊断
2.1 疼痛的定义
2.2 疼痛评价
3 慢性痛或迁延痛
3.1 治疗方法
3.2 心理性疼痛和躯体性疼痛
4 镇痛药物和辅助治疗药物
4.1 非甾体类消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
4.2 阿片类药物
4.3 阿片拮抗剂
4.4 局麻药
4.5 治疗慢性疼痛的辅助药物
4.6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药物
4.7 改变组织反应性的辅助药物
4.8 骨骼肌松弛剂
4.9 平滑肌松弛剂
4.10 吸入性药物
4.11 缓解病情的抗类风湿药物
4.12 偏头痛的相关药物
4.13 标签外用药或未经批准的用药
5 镇痛药物及辅助药物的给药途径
5.1 口服给药
5.2 舌下给药
5.3 直肠给药
5.4 局部给药和经皮给药
5.5 经鼻给药
5.6 吸入给药
5.7 肌内注射给药
5.8 皮下注射给药
5.9 皮下输注给药
5.10 静脉注射给药
5.11 持续静脉输注给药
5.12 硬膜外给药
5.13 鞘内给药
5.14 脑室给药
6 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6.1 物理治疗
6.2 心理治疗
6.3 社会因素
7 儿童疼痛
7.1 疼痛评估
7.2 儿童镇痛及辅助药物
7.3 镇痛及辅助药的给药途径
7.4 急性疼痛
7.5 新生儿包皮环切术
7.6 慢性疼痛
7.7 癌痛/姑息治疗
8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8.1 疼痛感受与老化
8.2 认知对疼痛表达的影响
8.3 疼痛的多种原因
8.4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8.5 多种药物配伍使用
8.6 改变生活环境和提供帮助
8.7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8.8 使用NSAID药物
8.9 体能锻炼和维持机体功能
8.10 缓解疼痛的非药物疗法
9 有关的临床问题
9.1 可待因的作用
9.2 复方镇痛药
9.3 伴发疾病
9.4 必要时给药
9.5 剂量滴定
9.6 安慰剂、安慰剂效应、安慰剂反应
9.7 抗凝药物与NSAID药物合用
9.8 恶心呕吐
9.9 缓泻药与阿片类药物合用
9.10 竞技运动
9.11 补充和替代治疗
10 肌肉骨骼痛
10.1 概论
10.2 特殊情况
10.3 局部肌肉骨骼痛
10.4 炎性关节痛
10.5 弥漫性肌肉骨骼痛
11 神经病理性疼痛
12 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
12.1 临床特征
12.2 治疗
13 脊背部痛
13.1 评估
13.2 急性脊背部痛
13.3 慢性脊背痛
14 癌痛
14.1 治疗原则
14.2 设定治疗目标
14.3 药物治疗
14.4 非药物治疗
15 术后疼痛
15.1 术前期
15.2 术中
15.3 术后期
15.4 与手术无关的术后疼痛
15.5 阿片依赖患者的镇痛
16 操作相关的疼
16.1 镇静和全身麻醉
16.2 儿童
17 创伤性疼痛
17.1 轻度创伤
17.2 严重创伤
18 烧伤疼痛
18.1 急救治疗
18.2 评估
18.3 轻度烧伤
18.4 大面积烧伤
18.5 操作:换药和清创
18.6 感觉异常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9 产科疼痛
19.1 非药物治疗
19.2 药物治疗
20 内脏痛
20.1 急性腹痛
20.2 慢性或复发性腹痛
20.3 肛部疼痛
20.4 盆腔痛
20.5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21 胸痛
21.1 心肌梗死
21.2 心绞痛
21.3 心包炎
2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1.5 非典型性胸痛
21.6 胸膜疼痛
21.7 气胸
21.8 食管痛
21.9 胸壁痛
21.10 乳腺痛
22 头痛
22.1 紧张性头痛
……
23 面部痛
24 眼痛
2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6 阿片类药物处方的法律问题
27 疼痛门诊
28 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特殊问题
29 附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