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第一章 “平淡”范畴历史溯源
第一节 先秦时期:哲学、伦理及政治层面的“平淡”
第二节 汉魏时期:对老、庄“平淡”思想的继承和修正
第三节 六朝隋唐时期:诗学意义上的“平淡”
第二章 宋代诗学“平淡”范畴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平淡美:来人心目中普遍的和最高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平淡”的本质内涵及其美学生成
第三节 “平淡”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平淡”的生成原因及其理论渊源考察
第五节 “平淡”的诗学意义和历史地位
第六节 “平淡”与相关性范畴
第三章 宋代的代表性诗人的平淡观
第一节 柔弱中含刚强、浅俗中见深刻——宋初诗学的平淡观
第二节 “文字出肝胆”、“因吟适情性”——梅尧臣的平淡观
第三节 “技进于道”、“文理自然”——苏轼的平淡观
第四节 “多读书贯穿,自当造平淡”——黄庭坚的平淡观
第五节 “乐而平淡”——朱熹的平淡观
第六节 “尚气”与“崇味”——陆游、杨万里的平淡观
第七节 “穷而后工”、“淡狭瘦弱”——四灵、部分江湖诗人的平淡观
第八节 “养气”与“巧拙相参”——刘克庄的平淡观
第四章 “平淡”在后代诗学的余绪
第一节 金元诗学的平淡理论
第二节 明代诗学的平淡理论
第三节 清代诗学的平淡理论
结语:宋代诗学平淡理论的体系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