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理论·实务·案例
作者:陶良虎 主编
出版:研究出版 2009.12
丛书:新视野书系
页数:319
定价:35.00 元
ISBN-13:9787801685407
ISBN-10:7801685407
去豆瓣看看 导言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
一、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三、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四、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理论
五、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区域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理论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理论
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三、区域经济联系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理论
一、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当起到的作用
二、政府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
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定位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资源环境条件
一、自然资源
二、人力资源
三、生态环境
第二节 经济社会背景
一、区域投资环境
二、区域经济政策
三、区域基础设施
第三节 技术创新
一、创新的涵义与特点
二、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
三、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第四节 制度变迁
一、制度与制度变迁的涵义
二、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制度变迁的要求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三、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四、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落后区域的倾斜式开发模式
二、城市群发展模式
三、外源性经济发展模式
四、经济特区发展模式
五、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模式
六、流域开发模式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树立区域生态文明观
一、生态文明观内涵
二、区域经济生态文明的指标体系
三、全社会牢固地树立区域生态文明观
第二节 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一、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意义
二、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理论
二、政府: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
三、企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
四、公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
第五章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
二、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
一、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中的作用
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
一、政府投融资模式
二、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三、公私合作模式
第六章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产业体系配置
一、产业体系的构成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支柱产业的振兴
……
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八章 功能分区与空间管治
第九章 投资软环境营造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示范
第十一章 省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第十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陶良虎,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匡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信用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与企业竞争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近十年来,先后主持“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公开出版《中国城市化进程》、《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经济管理学》等专著及教材10多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当代财经》,《经济与管理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企业形象设计实施效果的评估”、“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等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EI索引,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思想,以构建适应现实需要的理论体系,进而使理论更富生命力与指导实践的针对性,这是《中国区域经济:理论.实务.案例》的目标追求。
全书在涵盖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突破现有著作、教材的既有框架,通过实务操作和案例解读,给读者一个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清晰的逻辑思路。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实务.案例》适合党政干部和经济界人士阅读和培训,也可供大学相关专业教学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