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战略思考
第二节 海水鱼类养殖在碳汇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海洋鱼类生理到考古发现
第三节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第四节 底栖微藻一刺参碳汇生物链对健康养殖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节 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第六节 我国水产拮抗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第七节 鱼类补偿生长的研究进展
第八节 大型海藻种质保存的研究进展
第九节 水体悬浮物的生态损害分析与研究展望
第十节 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一现状、问题和展望
第十一节 多环芳烃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第十二节 舟山海水养殖业风险因素分析研究
第十三节 湛江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章 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
第一节 牙鲆主要经济性状的骨骼分析及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第二节 松江鲈鱼野生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
第三节 Ulva属绿藻的IT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节 罗氏沼虾SSR标记再开发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第五节 育珠贝和小片贝对马氏珠母贝珍珠颜色的影响分析
第六节 中华绒螯蟹延伸因子EF-1б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
第七节 牙鲆生长抑素细胞的定位及其基因表达的分析
第八节 曼氏无针乌贼β-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第九节 牙鲆肝脏抗菌肽-2的基因序列和表达分析
第十节 鱼类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在石斑鱼类中的应用
第十一节 威海荣成海区鹿角菜野生群体RAPD分析
第十二节 大黄鱼亲子鉴定及亲本繁殖贡献率分析
第十三节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第十四节 用AFLP方法筛选中华绒螯蟹性别相关标记
第十五节 星斑川鲽与鲆鲽鱼杂交的初步研究
第十六节 大弹涂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
第十七节 厚壳贻贝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第十八节 牙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 cDNA全长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第十九节 文蛤红壳色选育子代2种壳色群体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第二十节 红壳色文蛤F1代养殖群体多样性分析
第二十一节 长蛸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第二十二节 浙江四地桃花水母的rDNA-ITS序列分析
第二十三节 不同培养基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第二十四节 栉江珧微卫星标记开发与筛选研究
第三章 生殖调控与苗种培育
第一节 七带石斑鱼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节 几种小丑鱼人工繁育初步研究
第三节 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第四节 绿鳍马面鲀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第五节 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研究
第六节 Ca2+、Mg2+、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
第七节 饥饿胁迫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影响
第八节 刺参优质苗种繁育及大规格苗种技术研究
第九节 吕四渔场海区大竹蛏的繁育与生长
第十节 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报告
第十一节 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第十二节 坛紫菜“申福1号”和“申福2号”的中试研究
第十三节 鼠尾藻切段离体培养、营养繁殖初步研究
第十四节 利用地下海水进行鼠尾藻幼苗培育初步研究
第四章 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
第五章 营养、代谢与消化生理
第六章 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
第七章 养殖生态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