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旧梦录

《诗魂旧梦录(随笔)》是南浔学者张建智先生的历史文化随笔精选。透过历史时空,作者用纵横捭阖之笔,品评古今历史人物,令人读之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这是苏东坡1071年于太湖之滨所留下之诗。去年春,正是在这般的诗境中,我和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辑伍启润先生沿此山谷上道场山麓。那日,我们一边徜徉于山中胜景,一边聊谈起当前读书与出版的事。伍先生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过一套《火凤凰文库》丛书,十年前曾风行国内外,很受读者青睐。的确,那套丛书有20多本,如今我还摆放在书橱里,常常翻阅,开卷有益。他说,上海远东出版社正想编一套新的丛书出版。于是,我们就此话题相谈,颇为投机。我们沿着东坡之足迹,从道场山顶徐徐行走至幽谷,然后,在那高高的山冈上小坐休息。就在那一刻,有一片美丽的白云,从我们头顶悠然地飘浮过去,我们的目光远眺它慢慢地移动,此时,我若有所悟,对坐在我面前的伍先生说:“如果出一套丛书的话,就叫远东瞭望丛书》如何?”他听后,略一沉吟,随即赞同说“”好啊,我们不就是在东海之滨的上海嘹望这世界吗?”那日,我们就在这”尚爱此山看不足”的山冈上,定下出版计划。
《远东嘹望丛书》的出版,应算是一种缘分。之后,我把这套丛书的另外四位作者相约起来。当然,无论在学术界或文坛上,这几位作者,我心仪已久。那是因为他们所发表的文章,抑或他们出版的著作,都曾深深地吸引过我,也给予过我阅读上的愉悦。他们是学者型作者,且都是才、学、识兼备之人。如唐代刘知几所说,“才”指天赋睿智之气质,“学”是学术功底素养,“识”具理性思维的光芒,那么,这套丛书中的几位作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可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学人。如今,这套丛书,终于在隔了一年之后的第二个春天,在大家的互动相助下与读者见面。而拙著《诗魂旧梦录》也有幸忝列其中。
《诗魂旧梦录》所收篇章,大都于2000年后刊发于《读书》、《随笔》、《寻根》、《江南》以及《文汇报·笔会》、《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由于所收之文,在写作时间上的不同,在内容与风格上的不同,所以乘这次出版之际,重新作了修润和编排。现把它辑成:“诗魂篇”、“旧梦篇”、“历史人物篇”、“书话序跋篇’’四辑。此次我选入集子中的散文随笔,虽有长有短、不拘一格,但无论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均自有来历与出处,保留了时代之烙印。同时,文中还插入20世纪30年代之初版本“书衣旧影”、“人物图片”,或“人文历史”之景,以让读者赏析回味。
近日,当我在小小的书屋,把这些书稿递寄之前夕,在一盏灯下,夜籁人静,我又把一摞打字稿,重新细读一遍,在那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似又重和自己一颗激动之心碰撞了一次。就在这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令人遥想和让人思索的那些年代,从而使我又重温了昔日之旧梦并读出了不尽之思绵 ……
今日正处科技发达之时代,要不了多时,此书就能付梓。于是我想,当读者在灯下展读此书时,书中那虽早已远去了的旧梦与诗魂,也会沿着你那盏灯的光亮,向你慢慢走来,而我与读者之间,也定会因灵犀相通而欣慰不已。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这是苏东坡1071年于太湖之滨所留下之诗。去年春,正是在这般的诗境中,我和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辑伍启润先生沿此山谷上道场山麓。那日,我们一边徜徉于山中胜景,一边聊谈起当前读书与出版的事。伍先生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过一套《火凤凰文库》丛书,十年前曾风行国内外,很受读者青睐。的确,那套丛书有20多本,如今我还摆放在书橱里,常常翻阅,开卷有益。他说,上海远东出版社正想编一套新的丛书出版。于是,我们就此话题相谈,颇为投机。我们沿着东坡之足迹,从道场山顶徐徐行走至幽谷,然后,在那高高的山冈上小坐休息。就在那一刻,有一片美丽的白云,从我们头顶悠然地飘浮过去,我们的目光远眺它慢慢地移动,此时,我若有所悟,对坐在我面前的伍先生说:“如果出一套丛书的话,就叫远东瞭望丛书》如何?”他听后,略一沉吟,随即赞同说“”好啊,我们不就是在东海之滨的上海嘹望这世界吗?”那日,我们就在这”尚爱此山看不足”的山冈上,定下出版计划。
《远东嘹望丛书》的出版,应算是一种缘分。之后,我把这套丛书的另外四位作者相约起来。当然,无论在学术界或文坛上,这几位作者,我心仪已久。那是因为他们所发表的文章,抑或他们出版的著作,都曾深深地吸引过我,也给予过我阅读上的愉悦。他们是学者型作者,且都是才、学、识兼备之人。如唐代刘知几所说,“才”指天赋睿智之气质,“学”是学术功底素养,“识”具理性思维的光芒,那么,这套丛书中的几位作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可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学人。如今,这套丛书,终于在隔了一年之后的第二个春天,在大家的互动相助下与读者见面。而拙著《诗魂旧梦录》也有幸忝列其中。
《诗魂旧梦录》所收篇章,大都于2000年后刊发于《读书》、《随笔》、《寻根》、《江南》以及《文汇报·笔会》、《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由于所收之文,在写作时间上的不同,在内容与风格上的不同,所以乘这次出版之际,重新作了修润和编排。现把它辑成:“诗魂篇”、“旧梦篇”、“历史人物篇”、“书话序跋篇’’四辑。此次我选入集子中的散文随笔,虽有长有短、不拘一格,但无论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均自有来历与出处,保留了时代之烙印。同时,文中还插入20世纪30年代之初版本“书衣旧影”、“人物图片”,或“人文历史”之景,以让读者赏析回味。
近日,当我在小小的书屋,把这些书稿递寄之前夕,在一盏灯下,夜籁人静,我又把一摞打字稿,重新细读一遍,在那密密麻麻的字里行间,似又重和自己一颗激动之心碰撞了一次。就在这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令人遥想和让人思索的那些年代,从而使我又重温了昔日之旧梦并读出了不尽之思绵 ……
今日正处科技发达之时代,要不了多时,此书就能付梓。于是我想,当读者在灯下展读此书时,书中那虽早已远去了的旧梦与诗魂,也会沿着你那盏灯的光亮,向你慢慢走来,而我与读者之间,也定会因灵犀相通而欣慰不已。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