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谈判(套装上下册)(图文珍藏版)

第一篇
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早的中美建交谈判流产了
卷一 解放军一进城,美蒋所签的条约和协定随即全部失效
一攻进沈阳城,军管会立即触及外交承认问题
收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电台事件,引起毛泽东深思
在一个小山村里决定了未来共和国的外交方略
美式装备的解放军入城队伍扬眉吐气地穿越东交民巷
卷二 司徒雷登为什么反常地欢迎解放军进南京城
司徒雷登的美国驻华使馆为何没有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
滞留南京的司徒雷登想着:毛泽东会不会成为亚洲的“铁托”?
有教育家美名的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
卷三 原调团中央的黄华,突然奉命改赴南京
毛泽东选派了司徒雷登的学生去参加接收南京
黄华接令即走,火车经停天津的时间竟然够他跑去拿行李
进城部队为号房子进入美国大使的住宅
卷四 最早的中美谈判是奥妙的“师生见面”
司徒雷登费尽苦心谋求与黄华“师生见面”
毛泽东指示黄华与司徒雷登接触,以侦察美国政府之意向
司徒雷登有意将“师生见面”涂上官方色彩,黄华对此作澄清
卷五 司徒雷登为了北上见周恩来投石问路
第二次“师生见面”,唇枪舌剑,气氛坦率而紧张
司徒雷登为了北上见周恩来投石问路,说要去燕大过生日
司徒雷登从上海请来一个“国军上将”
卷六 毛泽东与杜鲁门碰撞:中美建交摸底谈判流产
毛泽东说,老校长乘美军专机北行就并非来燕大过生日
正被指责“丢掉了中国”的杜鲁门否决司徒雷登北平之行
摸了美国的底以后,毛泽东面对现实决策新中国外交“一边倒”
司徒雷登在去世前一直为当年没有径直去北平而后悔
第二篇
新中国建交谈判基本原则:只有一个中国
卷七 新中国《共同纲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新中国《共同纲领》将“只有一个中国”法律化
毛泽东及早提出了建交要谈判与否定蒋残余政权在联大的代表资格
通过《共同纲领》时,毛泽东为什么最后一个起立鼓掌
卷八 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可以不需经过谈判
开国大典之夜,周恩来给世界各国签发第一份对外文书
苏联在新中国宣布建国24小时内即宣布与国民党政权断交
海外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莫斯科克鲁泡特金巷13号
同社会主义国家不需经过谈判。即可建立外交关系
卷九 北京铁腕行动:“打扫干净屋子”
东交民巷是中国人脸上的一个疮,是该根治的时候了
美国佬出头,召集西方各国领事紧急会议
为什么原英国领事馆墙上的布告贴上去,又揭下来了?
英国总领事“管闲事”,碰了一个客气的硬钉子
卷十 美国星条旗在东交民巷降下来了
远在莫斯科的毛泽东最后批准了征用行动
严寒之中,柯乐布只穿一件衬衣指挥腾出美国兵营
美国星条旗在东交民巷降下来了
第三篇
印度后来居上,抢在缅甸之前谈判与中国建交
卷十一 毛泽东确定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
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缅甸首先承认新中国
毛泽东确定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
缅甸虽先承认新中国,但建交却被印度抢了先
卷十二 中印建交成为新中国建交谈判第一例
缅甸的行动使正在犹豫不决的尼赫鲁坐不住了
尼赫鲁指示印方代表雁谒森尽快前往北京谈判
中印两国谈判成为新中国建交谈判的第一例
继缅甸、印度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浪潮
卷十三 毛泽东亲自过问与英国的建交谈判
大雪纷飞,新年伊始,英国继巴基斯坦之后宣布承认新中国
毛泽东亲自过问与英国的建交谈判
1月20日凌晨,毛泽东为什么接连发出两封有关中英建交谈判的电报
卷十四 英国对待“一个中国”问题的骑墙态度,导致中英建交谈判搁浅
胡阶森在横渡长江的轮渡上,不禁想起了“紫石英”号军舰事件
在安理会投票驱逐蒋介石的代表时,印度赞成,英国投弃权票
中英建交谈判关键在于英方如何对待一个中国问题
朝鲜战争使前景较为乐观的中英建交谈判搁浅了
第四篇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卷十五 奠边府战况胶着,毛泽东多吸了两条烟
奠边府总攻前,韦国清潜入最前线观察法军集团据点群
韦国清及时提出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的奠边府作战方针
纳瓦尔绝对没能想到的奇迹:一百个民工拉一门重炮上山顶
日内瓦会议开幕在即,毛泽东指出:奠边府提前总攻必须坚决攻克
卷十六 周恩来为什么突然推迟了访问印度的日程
新中国作为世界五强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与美国较量的结果
奠边府战后的纪念铜牌上没有别的文字,只刻了一排时间数字
周恩来突然改变访问新德里日程,去秘密会晤法国新总理兼外长
卷十七 中法两国总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瑞士极其秘密地进行
周恩来为什么不同意在法国境内安排会见
法国像天平的中心,周恩来要对其新总理“拉一把”
周恩来一开始就用法语说话,在会谈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卷十八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富尔从罗湖桥进入“铁幕中国”时,有一点儿莫名的紧张
富尔说:毛泽东让我们警惕美国“渔翁得利”,讲得太妙了
第五篇
中法建交谈判引发“外交核爆炸”
卷十九 毛泽东与戴高乐都敢于对霸权说: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毛泽东要给赫鲁晓夫一吨重的勋章
美国可以卖原子弹给法国。但钥匙须由美国人掌握;戴高乐说,不!
建立独立核力量之后,戴高乐着手考虑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
卷二十 戴高乐急召富尔,要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多次死里逃生的戴高乐,决定加快法中建交步伐
阿尔及利亚殖民危机解决后,戴高乐觉得中法建交时机成熟了
戴高乐为什么突然要从避暑的乡下赶回酷热的巴黎?
卷二十一 爱丽舍宫派出总统秘密特使
中国驻瑞士大使突然接到法国人的电话
熬夜已深的周恩来接到来自瑞士的报告倦意顿消
富尔要装作优哉游哉的旅游者去中国执行秘密使命
周恩来准确判断戴高乐派出富尔之目的:急于同中国建交
卷二十二 国际建交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谈判
下榻于神秘莫测皇帝行宫的富尔,感到谈判前景极为难测
谈判第一轮,两个谈判大师在友好轻松气氛中交手
谈判第二轮,周恩来层层剥笋掌握了谈判主动权
谈判第三轮,双方都让一步,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卷二十三 毛泽东让中法建交谈判骤然升温
谈判骤然升温:毛泽东在上海决策中法直接建交
毛泽东对富尔说:你们要派就派个大使来,不要学英国
尽管富尔装作“旅游”,还是引起了中央情报局的高度关注
卷二十四 周恩来与戴高乐直接掌握着中法建交最后谈判
富尔尚未回到巴黎,美国大使就突然拜会戴高乐
出席肯尼迪葬礼的戴高乐决定了尽快实现法中建交
在北非访问的周恩来直接掌握着中法建交最后谈判
李清泉根据中央精神机动处理问题,获周恩来赞许
卷二十五 中法“外交核炸弹”爆炸了
只有47个汉字组成的“外交核炸弹”爆炸了
“美国被戴高乐一刀刺痛了”
针对美国要老蒋赖在巴黎不走,戴高乐下了关于“一个中国”的手谕
第六篇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绽开了报春花
卷二十六 特鲁多: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
加拿大外交官在雪地没找到中国人,急起来了
外交口传来好消息:加拿大要与中国谈判建交
特鲁多: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
卷二十七 卖小麦给中国,有人用乌纱帽做抵押
要是吵架了,可以一同到皇后岛中国宫去听一听回音壁
加拿大小麦局早在1961年就已经承认了中国
汉弥尔顿:敢将鸟纱帽搁在总理面前做抵押
卷二十八 我们在美国的后院也交上了朋友
特鲁多开玩笑:汉弥尔顿同志可以代表中国
毛泽东笑说:我们在美国的后院也交上了朋友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解决了建交谈判中的难题
特鲁多苦心准备了访华礼物:白求恩大夫的遗物
第七篇
中墨建交谈判在“尼克松眼皮底下”进行
卷二十九 中国沿海的小岛台湾,怎么能够代表8亿人口的国家呢?
埃切维利亚总统要在联合国时中国问题“有所表示”
中国沿海的小岛台湾。怎么能够代表8亿人口的国家呢?
有了墨西哥合众圆,为什么美国还有新墨西哥州?
卷三十 埃切维利亚要赶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实现墨中建交
墨西哥不是人家的私人领地和后院
尼克松为墨西哥总统准备了精削的玉米点心
墨西哥的这一票,是从天上掉下的
埃切维利亚要赶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实现墨中建交
第八篇
上海公报:中美问一波三折的艰辛谈判
卷三十一 肯尼迪来不及调整对华政策,就遇刺离世
华盛顿的“元老院”出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声音
富布莱特认为美国僵化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肯尼迪刚刚透露一些对华政策新信息后,就遇刺去世
鲍大可提出“遏制而不孤立”的对华政策
卷三十二 美国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政坛风暴正起
美方首席代表第一次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国权觉得中美第129次谈判有了难能可贵的“飞跃”
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信息,淹没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
卷三十三 周恩来寸步不让,导致基辛格产生了“奥妙的发明”
基辛格大为惊诧:中方的公报稿竞让双方各自阐述严重的分歧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寸步不让
距基辛格离京仅刺不到半天了,台湾问题还僵持不下
基辛格怎么“发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卷三十四 上海公报:打开了通向中美建交谈判之门
尼克松首次访华对周恩来作了秘密承诺:五点原则
公报文本终于在尼克松离开北京之前落实了
面对杭州冲突。毛泽东说:任何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公报发表
上海公报:打开了通向中美建交谈判之门
第九篇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
卷三十五 尼克松“越顶外交”导致东京风暴
“越顶外交”引发冲击佐藤内阁的风暴
佐藤东施效颦,窘迫仓促地向中国特使王国权伸出手
佐藤首相倒行逆施,顽固追随美国阻挠中国进联合国
卷三十六 周恩来拒绝了福田的“水鸟外交”
为阻挠中国进联合国,日本派出了阵容最强大的代表团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福田策划对华“水鸟外交”
周恩来拒收保利信件说:日本可以派出“基辛格”,但要看代表谁
卷三十七 北京—东京:彼呼此应,隔海信息频传
“中日复交三原则”明确地提出来了
田中当选的当天,就在谈话中向北京传递信息
周恩来对捎话人说:中国方面是会给予照顾的
卷三十八 田中:人生一世,花开一时,干吧
周恩来说:北京机场为恢复中日邦交开放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一):竹入的秘密使命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二):竹入握笔的手都打战了
卷三十九 闪电般的访华准备工作
绝妙的外交默契:上海舞剧团为田中专机直飞试航
赴北京的单程机票拿到手了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一):专机临时登上了古井特使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二):亲台派也到北京来了
卷四十 周恩来:“饮水想起掘井人”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三):椎名特使在台北惹风波
田中访华前夕,周恩来说“饮水想起掘井人”
门外游行的歹徒晃起刀子,扬言“要田中、大平的狗命”
卷四十一 毛泽东的会见让谈判渡过难关
高兴吟作汉诗的田中,不知道“麻烦说”添了麻烦
田中:万不得已就当出来旅游一次好了
周恩来的发明,与基辛格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奥妙”
这天夜里,周恩来想要通宵畅饮,田中破天荒喝酒一
第十篇
中马建交会谈难题不在台湾问题
卷四十二 从“金婆婆协议”回首马来西亚在东盟迈出的第一步
“金婆婆协议”,给东盟国家与中国带来的是金子
“坦赞铁路”架过去了,马来西亚的火车就驶过来了
拉扎克:宽容,将使朋友间友谊更珍贵更可靠
拉扎克:就像沙捞越代表不了有13个州的马来西亚一样
卷四十三 周恩来生前最后一次与外国首脑的正式会谈
马来西亚也派来了“基辛格”
“我们过去的反共盟友,一个个都争着去北京见毛泽东、爬长城”
签罢中马建交公报,勉强支撑的周恩来终于住进医院
邓小平夫妇将花朵一瓣一瓣地撒落在拉扎克陵墓
第十一篇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卷四十四 卡特精心挑选美中建交的“时机窗口”
卡特精心挑选美中建交的“时机窗口”
卡特秘密授权给布热津斯基:访华作实质性建交会谈
布热津斯基:不见邓小平不放鹰
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着了迷
卷四十五 为使中美建交搁浅,台湾特工策划让周恩来消失
为使中美建交搁浅,台湾特工策划在巴黎暗杀周恩来
为了确保建交谈判成功,卡特强调保密、保密、再保密
肩负一线谈判重任的伍德科克对华盛顿制定的谈判策略很不满意
卷四十六 卡特总统渴望成就,追求卓越
卡特从戴雏营和平谈判联想到在北京进行的美中建交谈判
卡特亮出“底牌”,直接起草一份建交公报让伍德科克带到北京
对台军售和美越建交:影响美中建交的两个矛盾问题又需总统决断
美方“底牌”打出一个月后还没有得到答复,中国怎么啦?
卷四十七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要是承诺不使用武力,蒋经国就有恃无恐,尾巴翘到一万公尺高
建交谈判关键时刻,邓小平一锤定音
卡特高兴得像顽皮孩子似的开起玩笑来,差点儿把人吓晕了
全世界都听到了红色中国大门隆隆打开的声音
末篇
在跨进21世纪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前夕,最早的中美建交谈判流产了
卷一 解放军一进城,美蒋所签的条约和协定随即全部失效
一攻进沈阳城,军管会立即触及外交承认问题
收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电台事件,引起毛泽东深思
在一个小山村里决定了未来共和国的外交方略
美式装备的解放军入城队伍扬眉吐气地穿越东交民巷
卷二 司徒雷登为什么反常地欢迎解放军进南京城
司徒雷登的美国驻华使馆为何没有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
滞留南京的司徒雷登想着:毛泽东会不会成为亚洲的“铁托”?
有教育家美名的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
卷三 原调团中央的黄华,突然奉命改赴南京
毛泽东选派了司徒雷登的学生去参加接收南京
黄华接令即走,火车经停天津的时间竟然够他跑去拿行李
进城部队为号房子进入美国大使的住宅
卷四 最早的中美谈判是奥妙的“师生见面”
司徒雷登费尽苦心谋求与黄华“师生见面”
毛泽东指示黄华与司徒雷登接触,以侦察美国政府之意向
司徒雷登有意将“师生见面”涂上官方色彩,黄华对此作澄清
卷五 司徒雷登为了北上见周恩来投石问路
第二次“师生见面”,唇枪舌剑,气氛坦率而紧张
司徒雷登为了北上见周恩来投石问路,说要去燕大过生日
司徒雷登从上海请来一个“国军上将”
卷六 毛泽东与杜鲁门碰撞:中美建交摸底谈判流产
毛泽东说,老校长乘美军专机北行就并非来燕大过生日
正被指责“丢掉了中国”的杜鲁门否决司徒雷登北平之行
摸了美国的底以后,毛泽东面对现实决策新中国外交“一边倒”
司徒雷登在去世前一直为当年没有径直去北平而后悔
第二篇
新中国建交谈判基本原则:只有一个中国
卷七 新中国《共同纲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新中国《共同纲领》将“只有一个中国”法律化
毛泽东及早提出了建交要谈判与否定蒋残余政权在联大的代表资格
通过《共同纲领》时,毛泽东为什么最后一个起立鼓掌
卷八 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可以不需经过谈判
开国大典之夜,周恩来给世界各国签发第一份对外文书
苏联在新中国宣布建国24小时内即宣布与国民党政权断交
海外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莫斯科克鲁泡特金巷13号
同社会主义国家不需经过谈判。即可建立外交关系
卷九 北京铁腕行动:“打扫干净屋子”
东交民巷是中国人脸上的一个疮,是该根治的时候了
美国佬出头,召集西方各国领事紧急会议
为什么原英国领事馆墙上的布告贴上去,又揭下来了?
英国总领事“管闲事”,碰了一个客气的硬钉子
卷十 美国星条旗在东交民巷降下来了
远在莫斯科的毛泽东最后批准了征用行动
严寒之中,柯乐布只穿一件衬衣指挥腾出美国兵营
美国星条旗在东交民巷降下来了
第三篇
印度后来居上,抢在缅甸之前谈判与中国建交
卷十一 毛泽东确定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
在非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缅甸首先承认新中国
毛泽东确定今后“经过谈判建交”的重要原则
缅甸虽先承认新中国,但建交却被印度抢了先
卷十二 中印建交成为新中国建交谈判第一例
缅甸的行动使正在犹豫不决的尼赫鲁坐不住了
尼赫鲁指示印方代表雁谒森尽快前往北京谈判
中印两国谈判成为新中国建交谈判的第一例
继缅甸、印度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浪潮
卷十三 毛泽东亲自过问与英国的建交谈判
大雪纷飞,新年伊始,英国继巴基斯坦之后宣布承认新中国
毛泽东亲自过问与英国的建交谈判
1月20日凌晨,毛泽东为什么接连发出两封有关中英建交谈判的电报
卷十四 英国对待“一个中国”问题的骑墙态度,导致中英建交谈判搁浅
胡阶森在横渡长江的轮渡上,不禁想起了“紫石英”号军舰事件
在安理会投票驱逐蒋介石的代表时,印度赞成,英国投弃权票
中英建交谈判关键在于英方如何对待一个中国问题
朝鲜战争使前景较为乐观的中英建交谈判搁浅了
第四篇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卷十五 奠边府战况胶着,毛泽东多吸了两条烟
奠边府总攻前,韦国清潜入最前线观察法军集团据点群
韦国清及时提出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的奠边府作战方针
纳瓦尔绝对没能想到的奇迹:一百个民工拉一门重炮上山顶
日内瓦会议开幕在即,毛泽东指出:奠边府提前总攻必须坚决攻克
卷十六 周恩来为什么突然推迟了访问印度的日程
新中国作为世界五强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与美国较量的结果
奠边府战后的纪念铜牌上没有别的文字,只刻了一排时间数字
周恩来突然改变访问新德里日程,去秘密会晤法国新总理兼外长
卷十七 中法两国总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在瑞士极其秘密地进行
周恩来为什么不同意在法国境内安排会见
法国像天平的中心,周恩来要对其新总理“拉一把”
周恩来一开始就用法语说话,在会谈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卷十八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富尔从罗湖桥进入“铁幕中国”时,有一点儿莫名的紧张
富尔说:毛泽东让我们警惕美国“渔翁得利”,讲得太妙了
第五篇
中法建交谈判引发“外交核爆炸”
卷十九 毛泽东与戴高乐都敢于对霸权说: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毛泽东要给赫鲁晓夫一吨重的勋章
美国可以卖原子弹给法国。但钥匙须由美国人掌握;戴高乐说,不!
建立独立核力量之后,戴高乐着手考虑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
卷二十 戴高乐急召富尔,要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多次死里逃生的戴高乐,决定加快法中建交步伐
阿尔及利亚殖民危机解决后,戴高乐觉得中法建交时机成熟了
戴高乐为什么突然要从避暑的乡下赶回酷热的巴黎?
卷二十一 爱丽舍宫派出总统秘密特使
中国驻瑞士大使突然接到法国人的电话
熬夜已深的周恩来接到来自瑞士的报告倦意顿消
富尔要装作优哉游哉的旅游者去中国执行秘密使命
周恩来准确判断戴高乐派出富尔之目的:急于同中国建交
卷二十二 国际建交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谈判
下榻于神秘莫测皇帝行宫的富尔,感到谈判前景极为难测
谈判第一轮,两个谈判大师在友好轻松气氛中交手
谈判第二轮,周恩来层层剥笋掌握了谈判主动权
谈判第三轮,双方都让一步,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卷二十三 毛泽东让中法建交谈判骤然升温
谈判骤然升温:毛泽东在上海决策中法直接建交
毛泽东对富尔说:你们要派就派个大使来,不要学英国
尽管富尔装作“旅游”,还是引起了中央情报局的高度关注
卷二十四 周恩来与戴高乐直接掌握着中法建交最后谈判
富尔尚未回到巴黎,美国大使就突然拜会戴高乐
出席肯尼迪葬礼的戴高乐决定了尽快实现法中建交
在北非访问的周恩来直接掌握着中法建交最后谈判
李清泉根据中央精神机动处理问题,获周恩来赞许
卷二十五 中法“外交核炸弹”爆炸了
只有47个汉字组成的“外交核炸弹”爆炸了
“美国被戴高乐一刀刺痛了”
针对美国要老蒋赖在巴黎不走,戴高乐下了关于“一个中国”的手谕
第六篇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绽开了报春花
卷二十六 特鲁多: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
加拿大外交官在雪地没找到中国人,急起来了
外交口传来好消息:加拿大要与中国谈判建交
特鲁多:老虎尾巴我也要扭它一下
卷二十七 卖小麦给中国,有人用乌纱帽做抵押
要是吵架了,可以一同到皇后岛中国宫去听一听回音壁
加拿大小麦局早在1961年就已经承认了中国
汉弥尔顿:敢将鸟纱帽搁在总理面前做抵押
卷二十八 我们在美国的后院也交上了朋友
特鲁多开玩笑:汉弥尔顿同志可以代表中国
毛泽东笑说:我们在美国的后院也交上了朋友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解决了建交谈判中的难题
特鲁多苦心准备了访华礼物:白求恩大夫的遗物
第七篇
中墨建交谈判在“尼克松眼皮底下”进行
卷二十九 中国沿海的小岛台湾,怎么能够代表8亿人口的国家呢?
埃切维利亚总统要在联合国时中国问题“有所表示”
中国沿海的小岛台湾。怎么能够代表8亿人口的国家呢?
有了墨西哥合众圆,为什么美国还有新墨西哥州?
卷三十 埃切维利亚要赶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实现墨中建交
墨西哥不是人家的私人领地和后院
尼克松为墨西哥总统准备了精削的玉米点心
墨西哥的这一票,是从天上掉下的
埃切维利亚要赶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实现墨中建交
第八篇
上海公报:中美问一波三折的艰辛谈判
卷三十一 肯尼迪来不及调整对华政策,就遇刺离世
华盛顿的“元老院”出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声音
富布莱特认为美国僵化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肯尼迪刚刚透露一些对华政策新信息后,就遇刺去世
鲍大可提出“遏制而不孤立”的对华政策
卷三十二 美国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政坛风暴正起
美方首席代表第一次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国权觉得中美第129次谈判有了难能可贵的“飞跃”
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重要信息,淹没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
卷三十三 周恩来寸步不让,导致基辛格产生了“奥妙的发明”
基辛格大为惊诧:中方的公报稿竞让双方各自阐述严重的分歧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人寸步不让
距基辛格离京仅刺不到半天了,台湾问题还僵持不下
基辛格怎么“发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卷三十四 上海公报:打开了通向中美建交谈判之门
尼克松首次访华对周恩来作了秘密承诺:五点原则
公报文本终于在尼克松离开北京之前落实了
面对杭州冲突。毛泽东说:任何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公报发表
上海公报:打开了通向中美建交谈判之门
第九篇
田中角荣冒着生命危险直飞北京
卷三十五 尼克松“越顶外交”导致东京风暴
“越顶外交”引发冲击佐藤内阁的风暴
佐藤东施效颦,窘迫仓促地向中国特使王国权伸出手
佐藤首相倒行逆施,顽固追随美国阻挠中国进联合国
卷三十六 周恩来拒绝了福田的“水鸟外交”
为阻挠中国进联合国,日本派出了阵容最强大的代表团
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福田策划对华“水鸟外交”
周恩来拒收保利信件说:日本可以派出“基辛格”,但要看代表谁
卷三十七 北京—东京:彼呼此应,隔海信息频传
“中日复交三原则”明确地提出来了
田中当选的当天,就在谈话中向北京传递信息
周恩来对捎话人说:中国方面是会给予照顾的
卷三十八 田中:人生一世,花开一时,干吧
周恩来说:北京机场为恢复中日邦交开放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一):竹入的秘密使命
日本也有个“基辛格”(之二):竹入握笔的手都打战了
卷三十九 闪电般的访华准备工作
绝妙的外交默契:上海舞剧团为田中专机直飞试航
赴北京的单程机票拿到手了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一):专机临时登上了古井特使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二):亲台派也到北京来了
卷四十 周恩来:“饮水想起掘井人”
东京闪电般派出三个代表团(之三):椎名特使在台北惹风波
田中访华前夕,周恩来说“饮水想起掘井人”
门外游行的歹徒晃起刀子,扬言“要田中、大平的狗命”
卷四十一 毛泽东的会见让谈判渡过难关
高兴吟作汉诗的田中,不知道“麻烦说”添了麻烦
田中:万不得已就当出来旅游一次好了
周恩来的发明,与基辛格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奥妙”
这天夜里,周恩来想要通宵畅饮,田中破天荒喝酒一
第十篇
中马建交会谈难题不在台湾问题
卷四十二 从“金婆婆协议”回首马来西亚在东盟迈出的第一步
“金婆婆协议”,给东盟国家与中国带来的是金子
“坦赞铁路”架过去了,马来西亚的火车就驶过来了
拉扎克:宽容,将使朋友间友谊更珍贵更可靠
拉扎克:就像沙捞越代表不了有13个州的马来西亚一样
卷四十三 周恩来生前最后一次与外国首脑的正式会谈
马来西亚也派来了“基辛格”
“我们过去的反共盟友,一个个都争着去北京见毛泽东、爬长城”
签罢中马建交公报,勉强支撑的周恩来终于住进医院
邓小平夫妇将花朵一瓣一瓣地撒落在拉扎克陵墓
第十一篇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卷四十四 卡特精心挑选美中建交的“时机窗口”
卡特精心挑选美中建交的“时机窗口”
卡特秘密授权给布热津斯基:访华作实质性建交会谈
布热津斯基:不见邓小平不放鹰
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着了迷
卷四十五 为使中美建交搁浅,台湾特工策划让周恩来消失
为使中美建交搁浅,台湾特工策划在巴黎暗杀周恩来
为了确保建交谈判成功,卡特强调保密、保密、再保密
肩负一线谈判重任的伍德科克对华盛顿制定的谈判策略很不满意
卷四十六 卡特总统渴望成就,追求卓越
卡特从戴雏营和平谈判联想到在北京进行的美中建交谈判
卡特亮出“底牌”,直接起草一份建交公报让伍德科克带到北京
对台军售和美越建交:影响美中建交的两个矛盾问题又需总统决断
美方“底牌”打出一个月后还没有得到答复,中国怎么啦?
卷四十七 邓小平:中美关系正常化“两秒钟”就可以完成
要是承诺不使用武力,蒋经国就有恃无恐,尾巴翘到一万公尺高
建交谈判关键时刻,邓小平一锤定音
卡特高兴得像顽皮孩子似的开起玩笑来,差点儿把人吓晕了
全世界都听到了红色中国大门隆隆打开的声音
末篇
在跨进21世纪的时候
陈敦德,作家,导演,电影出品人。 原籍广东南海,抗战末年生干广西桂林。作为新中国外交史专题作家享誉中外。早年其代表作《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至今在海内外历任不衰,该书与《起航在1979:邓小平与卡特》《胜利在1971:老布什结缘新中国》所写的尼克松、卡特、老布什与中国关系的纪实专著,先后获得这三位美国老总统的肯定,为该总统图书馆收藏。近期,他将所著新中国外交史重大事件的高端专题书作,结集为“新中国外交年轮从书”一套九本,深受读者欢迎。 进入读图时代,其所著图文版“毛泽东握手三部曲”为《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台海较量—毛泽东与蒋介石》及《“总统”归来—毛泽东与李宗仁》,广受读者青睐。 近年其应约为香港治史,所著《香港问题谈判始末》,获港澳专家高度评价, 作为电影人,其担任制片人、编剧或者导演的故事影片主要有《法庭内外》《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芙蓉镇》及《周恩来万隆之行》等。
新中国诞生后,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的封锁、孤立与扼杀的政策,自1949年底起,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建交心须经过谈判的政策。只有经过双方磋商谈判,确认与台湾断交,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双方才能确定建交。《新中国外交谈判(套装上下册)(图文珍藏版)》包括新中国建国前夕,最早的中美建交谈判流产了;新中国建交谈判基本原则:只有一个中国;印度后来居上,抢在缅甸之前谈判与中国建交;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等。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