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城乡界线
作者:王建民 著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9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11230287
ISBN-10:7511230288
去豆瓣看看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背景性概念
三、框架与主题
四、对象与方法
五、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研究的理论准备
一、“象征社会”:社会结构分析的前提范式
二、城乡社会结构分析的象征维度
三、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相关研究与讨论
四、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述评
五、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身体与城乡结构的象征性界分
一、身体的“缺席”、“出场”与中国语境
二、农民工身体的社会性与象征性意蕴
三、身体的“政治一元化”与“城乡二元化”
四、“身体二元化”与农民工身体政治
五、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空间与城乡结构的象征性界分
一、社会空间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二、视觉秩序:从农村到“城市里的农村
三、异质空间与城乡象征性界分
四、“空间二元化”与农民工“心灵二元化
五、总结与讨论
第四章 话语权力与农民工“他者化”形象建构
一、大众传媒的农民工话语
二、农民工形象建构的文本分析
三、农民工形象的“他者化
四、“他者化”的现代性内涵
五、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城乡象征二元结构及其现代性意义
一、“象征二元结构”的概念谱系与界定
二、象征二元结构与社会结构再生产
三、象征、国家与现代性建构
四、“客观现代性”与“表达现代性
五、总结与讨论
第六章 “心灵二元结构”与身份政治学
一、农民与农民工的“我”:传统与变迁
……
第七章 流动的城乡界线: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建民,1980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0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社会学史、知识社会学。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城乡二元结构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中,城乡流动没有带来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和城乡融合,反而近距离地呈现出“流动的城乡界线”抑或“象征二元结构”。“象征二元结构”在农民工群体的身体、空间和城市话语中表现出来,彰显了城乡之间的身份区隔与社会不平等。“象征二元结构”表达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形貌,也发展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城乡二元结构”概念。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