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绪论
第一章 辽代以前的北京教育(远古-938)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北京教育
第二节 夏商西周春秋的北京教育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北京教育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北京教育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的北京教育
第六节 隋唐五代的北京教育
第二章 辽金时期的北京教育( 938-1215)
第一节 辽南京太学、地方教育和科举
第二节 金中都的国子学、太学和专门学校
第三节 金燕京地区的地方教育
第四节 金燕京地区的科举取士
第三章 元代的北京教育(1215-1368)
第一节 社会概况及文教政策
第二节 大都国子学
第三节 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和专门学校
第四节 大都地方官学
第五节 书院和私学
第六节 科举取士
第四章 明代的北京教育(1368-1644)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第二节 北京国子监
第三节 宗学、武学和翻译学校
第四节 顺天府学、京畿州县学和社学
第五节 书院和私学
第六节 科举取士
第五章 清代北京的旧式教育( 1644-1905)
第一节 社会概况和文教政策
第二节 国子监
第三节 京师八旗学校
第四节 专门学校
第五节 顺天府学和京畿州县学
第六节 书院
第七节 义学、私学及社会教化
第八节 科举取士
第六章 晚清北京的新式教育(1862-1911)
第一节 京师同文馆
第二节 外国人在京创办的新式学校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
第四节 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与旧式教育的终结
第五节 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第六节 中小学堂的兴办和私塾改良
第七节 各类专业学校的兴办
第八节 社会教育、女子教育的开展
第九节 教育团体和刊物的创设教育研究的兴起
第七章 北洋政府执政时期的北京教育(1912-1928)
第一节 教育政策和学制更新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经费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
第四节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第五节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六节 教育改革、实验和教育教学研究
第七节 教育团体、研究会和教育刊物的创办
第八节 爱国学生运动
第八章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前期的北京教育(1928-1937)
第一节 教育行政归属的变革
第二节 教育的整顿及经费的筹措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
第四节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第五节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
教育和社会教育
第六节 爱国学生运动
第九章 沦陷时期的北京教育(1937-1945)
第一节 殖民统治下的教育政策和行政管理
第二节 日伪当局对教育的控制
第三节 备受摧残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四节 反奴化教育的斗争和京郊抗日根据地的教育
第十章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后期的北京教育(1945-1949)
第一节 教育机构的接收与恢复
第二节 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节 各级各类教育
第四节 爱国和进步学生运动
第五节 北平教育的新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