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号问题
作者:宋振远 著
出版:新华出版社 2012.9
页数:251
定价:29.00 元
ISBN-13:9787516601051
ISBN-10:7516601055
去豆瓣看看 中国农民生存和发展状态的真实写照
“中国崛起”绕不开“一号问题”
第一篇 中国特色--“一号文件”求解“一号问题”
解密小岗:亿万农民成为“一号文件”主角
中国改革为何从小岗村“破壳而出”
改革“先行者”为何没成为“先富者”
小岗“二次改革”:亿万农民的未来
个一号文件:中国农民的“改革记忆”
二、高端对话:用“一号文件”求解“一号问题”
分期:农村改革“三大步”凸现“两个黄金期”
主线: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
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原则农民的事农民“做主”,基层干部切勿“越权”
未来中国农村改革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三、改革回声--追踪九号院和中央一号文件起草者,
赵树凯:九号院,农村改革的“总参谋部”
袁崇法九号院,年轻人锻炼的“政治舞台”
“编外成员”包永江:改革“统派统购”背后的交锋
九号院,退出政治舞台的历史思索
那些中国农村政策的“看门人”
四、改革开放以来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第二篇 亿万农民--和平崛起面临的“最大国情”
一、改革起点:农民在社会阶层中是老几
首位是农民,“末流”也是农民
“三把剪刀”:剪出来的“农民真穷”
从“重农之力”到“重农之利”
二、农民工体制:“糟糕的日子”正在减少
农民工讨薪杀人,社会学家为什么求情
农民工子女:“我是谁”的追问与希望
温岭调查“工资谈判”制度的改革范本
农民工从集体“失语”到代表“发声”
社会组织维权,比政府效率更高
三、希望在前方,“拐点”在哪里
“同命不同价”终结:打开城乡二元体制的缺口
农民收入增速年首超市民,“拐点”到了吗
打开农民向上流动的“社会空间”
四、尊重亿万农民的“三个基本要求”
农民的“政治要求”:民主自治落实“四权”
农民的“经济要求”:增收致富扭转差距
农民的“社会要求”:公正平等国民待遇
第三篇 粮食!水!--中国离“现代农业”还有多远
一、谁来养活中国--仍在求解的“一号问题”
“饥荒情结”:三姑为何坚守“存粮上万斤”
粮食崇拜:从《狗日的粮食》到《天下粮仓》
历史镜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
粮食安全:中国为什么选择“紧平衡”战略门
丰收隐忧:农民“被动种粮”与干部“上热下冷”
世纪之忧:世界会爆发“粮食战争”吗
二、重提“农业现代化”:几代人理想为何没实现
理念交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谁抓农业谁落后”是传统农业理念
“家庭承包”能支撑“现代农业”吗
对话李忠新:从“章丘探索”看现代农业路径
三、“贫水大国”的新觉醒,
从“农业真危险”到“农业真传统”
“母亲河”累了,她需要休养生息
从“为石油而战”到“为水而战”?
用万亿打造“水产业”,会给中国人带来什么
第四篇 不进则退--新农村建设还要“过大关”
一、新农村:几亿农民也要过“体面的生活”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
城镇化是方向,为何还搞“新农村”
“变味”的新农村建设:警惕个误区门
“三大现象”考验中国“城乡统筹”战略
二、邯郸调查:“以工补农”如何补“以城带乡”如何带
个示范村:“四难”当路,新农村建设怎么办
白寨模式一个新农村建设的“中国样本”门
对话王孟堂让更多农民由“无产者”变“有产者”
二、中国农村“草根民主”的喜与忧
在中国,最有“民主素养”的是农民
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有多难
两个“体制性矛盾”仍然待解
群众上访:多看看硬币的“正面”
四、三大问题事关未来一重读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党员干部应该如何对待农民群众
如何让农民“科学有序”组织起来
如何“积极稳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
后记从“记录者”到“嘹望者”
宋振远: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临沂市人。坚守调查研究和公益责任的新闻理念,提出和实践“记者的眼睛+学者的大脑”的报道模式,长期跟踪中国“三农”问题和改革进程,被誉为“专家型记者”。多年参与策划、组织和采写“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社“新华视点”的深度报道,10余篇新闻作品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30多篇调研报道引起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对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义务教育改革、征地制度改革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曾作为新闻界代表,受聘中国农村改革30年百人奖评委。
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并不都是引人瞩目的成绩和速度,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在这诸多问题中,“三农”问题不仅关系着八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更贯穿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穷、农业弱、农村落后,构成了当今中国的“最大的国情”,也成为了中国亟需破解的“一号问题”。
《中国一号问题》聚焦“三农”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发布的十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求解“一号问题”。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本书论述的主要方面。
作者对话权威人士,追踪顶层设计,踏访大江南北,挖掘草根智慧,试图拨开历史烟云和现实迷雾,分辨农村改革的一块块“暗碓”,寻找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跳板”。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