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一场迟到的对话
  对话2006:中日当代诗歌
  致辞(一)唐晓渡
  致辞(二)李红雨
  致辞(三)i土井乔
  致辞(四)小田久郎
  诗歌和时代
  对话者:唐晓渡  骆英  过井乔  北川透
  1.对新诗发生革命背景理解的差异
  2.欧洲历时诗歌发展在两国新诗发生期的空间性呈现
  3.日本战前诗歌回顾及对日本共产党的反思
  4.日本战后诗歌从“荒地派”以来的演变
  5.中国新诗的“出走”与“返回”
  6.如何对待古典及当代的古典诗歌写作
  7.面对中文简化字的迥异态度
  8.八、九十年代以来两国新诗的共同主题
  诗歌和语言
  对话者:杨炼  陈东东  野村喜和夫  浅见洋二
  1.“同心圆”诗学还是未来诗学
  2.口语一语言超越语言自身的趋向
  3.“文”与“语”及“汉字性”和“口语感”
  4.日语的开放性——汉字的头脑,假名的身体
  5.公共比喻到个人比喻,意识形态压抑与大众文化压抑
  6.“间”文化、意境“场”与西方诗歌时间性的对峙
  7.对传统的对抗性继承和延续性继承
  8.现代汉诗的音乐性建设
  诗歌和传统
  对话者:西川  于坚  高桥睦郎  佐佐木干郎
  1.汉字为核心聚成的亚洲汉文化共同体
  2.文革中与诗歌的结缘,当下文化心理处境
  3.是激活传统也是化归己用
  4.富饶的匿名性与“我”/“非我”
  5.文学与广狭义的政治之关系,中国当前诗歌写作群体
  6.保持匿名性与诗人成长,诗人与当下时代的关系
  7.横排论辩:外来语如何在各自语言中落户
  8.当代东方长诗乃组诗而非叙事性长诗
  女性诗歌
  对话者:欧阳江河  翟永明  财部鸟子  平田俊子
  1.什么样的作品算“女性诗歌”?
  2.“女性”诗歌在题材、主题上与男性诗歌的差异
  3.女性诗人的身份焦虑
  4.“女性诗歌”概念界定
  5.“女性诗歌”的发展可能性
  6.“女性”困惑及男性的固执与困惑
  7.“雌声”标准与“败者的美学”
  8.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阶段总结
  公开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日当代诗歌
  首都师范大学公开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开交流
  对话2007:中日当代诗歌
  “我”和“他者”
  对话者:谷川俊太郎  北川透  井坂洋子  于坚  翟永明
  1.各自语言中的“我”
  2.书写方式的改变与现代化进程
  3.分析的“自我”与黑暗的“自己”
  4.诗人、诗歌语言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
  5.诗歌何为?
  6.语言、写作对象尽是“他者”
  7.现实了解眼前的“他者”
  传统和现代性
  对话者:过井乔  高桥睦郎  水无田气流  杨炼  骆英
  1.“诗能问”
  2.建设渗透着整个传统的当代诗歌形式
  3.集体创伤性经验与人性的复杂性
  4.东方古典文学中的现代要素
  5.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影响
  6.沉默和语言无法抵达的存在的黑暗
  7.各自具体的受难情结,死亡的诸种变形
  8.写作中的日本性
  社会和读者
  对话者:佐佐木干  郎平田俊子  西川  唐晓渡
  1.中国当代诗歌民刊传统
  2.诗歌和“权利”/“权力”
  3.诗人的读者和诗神,诗人和公共空间的关系
  4.诗人的角色
  5.幽灵读者
  6.文革时的古典诗歌教育
  7.编入教科书的现代诗歌
  8.网络诗歌
  亚洲和欧洲
  对话者:大冈信  吉增刚造  野村喜和夫  欧阳江河  陈东东
  1.各自与欧洲结缘的经历
  2.“脱亚入欧”下保存完好的日本文化
  3.书写危机,笔和触觉的关系
  4.看和听的错位
  5.翻译精纯母语,翻译诗能说明写作的性质
  6.“诗殇”与诗“伤”
  7.翻译对亚洲的重要性
  8.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阶段总结
  公开活动现场纪实
  东京艺术大学
  早稻田大学
  在学士会馆举行的对日本公众开放的讨论
  附录:中日当代诗歌交流感言
  陈东东  西川  于坚  骆英  杨炼  唐晓渡  欧阳江河
  翟永明  迁井乔  谷川俊太郎  高桥睦郎  吉增刚造
  平田俊子  佐佐木干郎  野村喜和夫  水无田气流  井坂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