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视野中的晚清至五四小说:论现代个人观念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作者:罗晓静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8
丛书:“文澜学术文库”系列丛书
页数:237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16107874
ISBN-10:7516107875
去豆瓣看看 绪论
一 现代个人观念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
二 “个人”与晚清至五四文学的生成性
第一章 “个人”的遮蔽与僭越:晚清小说的政治叙事
第一节 “群治”催生的“小说界革命”
一 “个人”的引入与置换
二 以“群治”为旨归的小说理论建构
三 为何选择“小说”为改良“群治”的工具
四 “国民”:新小说理论的现代性诉求
第二节 “群”话语中“个人性”文学的有限展开
一 小说作者的主动选择
二 理想“国民”的“现代乌托邦
三 政治叙事小说在文体形式上的新探索
第三节 “个人”对“群”话语的合法僭越
一 作者之“个人”的初步呈现
二 国民话语中隐含的现代性的个人意识
三 “女子也是个人”
第二章 “个人”的出场与突围:清末民初小说的世俗表达
第一节 “情”之私:个人化伦理世界的开拓
一 亦正亦反的写情小说
二 个人情爱的漫溢
三 非常之人的非常之情
第二节 “我”之语:个人化呈现方式的初显
一 “我”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二 “我”的内心世界的出场
第三节 解构姿态中“少数”的突围和逃逸
一 《孽海花》的“解辖域化
二 解构姿态创造新的场域
三 傅彩云:“生成少数”
第三章 “个人”的生成与多样性:五四小说的个性书写
第一节 现代个人观念与中国小说的现代化
一 现代个人观念的确立
二 “个人”的发见与“个性”的文学
三 文学形式的个性化创造
第二节 “健全”的个人与五四文学的激进姿态
一 “易卜生主义”:个性、自由与责任
二 “问题小说”与中国的“娜拉”们
三 “我是我自己的”与“个人的失落”
第三节 “欲望”的个人与五四文学的自我能量
一 “自我”与“我”的文学
二 情欲之流与“真”的文学
第四节 “孤独”的个人与五四文学的自省精神
一 显层的“国民性”主题和隐匿的“个人”情结
二 “孤独”的个人的抗争
三 “个人”的自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罗晓静,女,1978年生,湖北松滋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文学研究。2007—2010年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寻找“个人”——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苏社会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个人”视野中的晚清至五四小说:论现代个人观念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选取晚清至五四这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关键时段,以“个人”形象的不同层面在文学文本中的建构为线索,以文学论争、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经典文本和文献史料为依据,以创作主体、文学文本和接受主体三个维度为观照点,主要从“个人”的遮藏与僭越:晚清小说的政治叙事、“个人”的出场与突围:清末民初小说的世俗表达、“个人”的生成与多样性:五四小说的个性书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深入地考察了“个人”及现代个人观念如何影响和决定了晚清至五四小说的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