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前言
一、概述/1
(一)松口蘑的认识利用历史/l
(二)世界松口蘑的产量分布/2
(三)日本松口蘑产量及市场售况/3
二、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6
(一)分类地位/6
(二)松口蘑及其近缘种/6
三、地理分布/18
(一)中国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18
(二)世界松口蘑及其近缘种地理分布/19
四、生态习性/21
(一)生长地植被及林型/21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25
(三)土壤中微生物区系/29
(四)气候条件/32
五、经济价值/36
(一) 营养成分/36
(二)药用价值/40
六、松口蘑生长发育及生活史/41
(一)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41
(二)松口蘑子实体组织结构/42
(三)松口蘑孢子形成及细胞核分裂/45
(四)松口蘑孢子弹射/47
(五)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48
(六)生活史/51
七、菌床的形成发育与形态特征/54
(一)菌床的形成与发育/54
(二)菌床的形态特征/58
(三)菌床的季节性变化/60
八、菌根形态及生长发育/63
(一)菌根形态/63
(二)菌根生长发育/64
(三)菌根生长发育的季节性变化/66
九、生物学特性/67
(一)营养条件/67
(二)环境条件/73
(三)生化特性/77
十、制种技术/81
(一)菌种分离与培养/81
(二)扩大繁殖培养/92
(三)液体培养基培养/93
(四)菌种保藏/96
(五)不定根合成菌根/97
(六)菌根苗的培养与繁殖/100
(七)原生质体再生与融合/108
十一、栽培技术/112
(一)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子实体原基/112
(二)菌根苗栽培法/115
(三)孢子接种栽培法/119
(四)菌丝体和菌根接种栽培法/1:
(五)菌根接种栽培法/127
(六)隧道式栽培法/128
(七)退化菌床的恢复/132
(八)松口蘑山林更新增产方法/134
(九)人工灌水增产方法/140
十二、采收与加工/142
(一)采收与分级/142
(二)保鲜贮藏/145
(三)盐渍加工/148
(四)罐头加工/152
(五)干燥加工/153
主要参考文献/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