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文学译丛: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
作者:(法)贝西埃 著,史忠义 译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1
丛书:博雅文学译丛
页数:280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301213872
ISBN-10:7301213875 
去豆瓣看看    译者序 后现代之后的当代性观念及其对现代性危机因素的消解
  卷首语
  第一部分 今天的小说思想可能是何种面貌?
  导语当代小说的形势
  第一节 面对小说传统的当代小说,它的问题性和媒介特性
  小说,人类学制作,人类学:当今的小说定位
  论小说理论及其对小说传统的论述
  小说思想与小说传统的小说
  面对现代、现代主义、后现代传统的当代小说:再谈问题性
  作为媒介的当代小说
  当代小说与陈述的补充
  第二节 独特性与范式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二重性:当代小说,其叙事、身份和媒介属性
  当代小说,偶然性,必然性和媒介属性
  独特性,范式性,偶发性,意外性,和当代小说所言说之故事的小类型学
  意外性,身份,关系,类型化
  现代、现代主义、后现代小说:范式性的局限和类型化的用法
  偶然性,必然性,“再现论”的趣味性和缺失:时空体,实用主义视野,主体
  “再现论”的缺失,实用主义拷问与真实
  偶然性,必然性,实用主义:重新阐释小说的唯名论
  第三节 小说、当代性与它们的场域
  当代性的多时代性
  当代性的独特性和反思性:时间意识,个性和集体性
  当代性的再现,历史的虚构,全球化与地方性
  当代性的寓言
  当代性:它的读者与媒介
  第二部分 当代小说的范式:认识论目标,人类学视野,批评特性
  导语当代小说,问题域意义上的新小说
  第一节 当代性的小说范式Ⅰ:意外性图景与认识论视野
  当代小说,再现性游戏,个性
  当代小说,认识论目标与阐释
  意外性图景与当代小说创作的范式
  第二节 当代性的小说范式Ⅱ:人类学制作和人类学视野:从小说传统到当代小说
  现代、现代主义、后现代小说与当代小说:论人类学制作、个性和另一种人类学制作:再论原型、意外性、独特性和范式性
  第三部分 当代小说:无差异时刻,问题性,民主型虚构
  ……
  作家姓名索引
  本书引用小说和著作名称索引
  让·贝西埃,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会长,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学及其修辞学》(PUF,1999)、《文学有何地位?》(PUF,2001)、《文学理论的原理》(PUF,2005)、《法国作家发生了什么?》、《从阿兰·罗伯-格里耶到乔纳森·利特尔》(PUF,2006)和《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PUF,2010)。
  史忠义,1951年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1973-1976年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197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赴瑞士留学,1992年获瑞士洛桑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赴法国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译作有《20世纪的文学批评》(让·伊夫·塔迪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诗学史》(上下册)(让·贝西埃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小说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体裁,也是大众如今阅读多的体裁。分析当代小说,不啻于潜心于西方小说传统和其他文明之小说传统的核心,那里交织着范式和独创性。这样做激发着新的主题和新的理念,我们应就此展开对话,并让这些主题和理念展开对话,如人的主题之再现观和实践的改变,如个体的人类学意图等。这些新的特征使当代小说与所谓的传统小说相对立。一种小说的演变甚至革命正在发生,明确发生于欧洲和北美,尤其发生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新西兰。贝西埃这部大作对当代小说的国际创作现实和背景进行了全景式的思考和分析。
比价列表